资本市场运作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2017-03-25 00:00:00嘉辉 资本运作

  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资本市场可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使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促进企业的发展,通常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同时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股份交易服务,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我国资本市场概况

  资本市场也称为长期资金市场、长期金融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场所,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所交易的对象为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长期证券,涉及的资金期限长,风险大,长期收入较稳定。资本市场可接受不被用于消费的金融资本,通过建立市场价格来实现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市场平衡,并可通过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将资本引导到最可能有效的投资上,将金融资本转化为实际资本,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本市场包括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放款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最早开办于沪、深两地,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雏形,大致可划分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和四板市场四类,主板市场主要存在于沪、深两证券交易所,为我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入市标准最高的市场;二板市场包括中小板企业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开办的,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比主板市场略低,主要是为产业化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板市场主要是为自主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同时为风险投资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者建立新的退出机制;三板市场主要是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四板市场为股权融资和交易市场,除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外的其他资本市场,在我国也称为场外交易市场。

  二、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改革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改革后治理结构不规范等问题,严重束缚和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是否存巨额费用支付能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在加速,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打破了原来单一的产权结构,改变了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大量沉淀的状况,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仅为完成国家计划的生产单位,企业的生产运营的决策权完全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国有企业的融资主要是政府通过计划手段将社会上各种剩余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国有资本和政府储蓄,再将其投入到新的国有企业需要的领域,这种融资方式在早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方式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缺陷愈加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我国实现了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但此种融资方式下,国有企业往往将银行贷款当做政府拨款,致使国有企业出现高负债、低收益的现象。因此,国有企业的融资体制和融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产生,其建立的初衷即是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来源,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困难。在国有企业上市之前,多数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资金缺乏、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而资本市场则为国有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使国有企业可通过融资获得巨额资金,使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国有企业融资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产权制度,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理论,1978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实现“放权让利”,随后又继续实行了“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效率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到2002年,产权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至今国有企业的改制面已达到90%以上。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产权交易的问题,需要有可进行产权交易的平台,而资本市场则能满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这一需求,为其提供产权交易的平台,推动着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向前发展。

  早期的国有企业产权主要由政府掌控,且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影响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的产权走向了流动,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可通过采取股份制等通过股权的转让、出售,进行产权交易,促使国有企业产权从单一的政府控股转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这一结构能够促使交易利益主体的独立化,明晰产权,从而真正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3.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规定了公司各个参与者和其他利害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明确了决策公司事物时应遵循的规则和流程,目的是通过适当地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降低代理成本,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完善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

  由于早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较为特殊,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多数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政企不分,企业中形成内部人控制及国有企业控制权市场不完善的问题,治理结构中缺乏内在的制衡机制,企业没有收购的功力,加之我国的国有企业股权较为复杂,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法人股、转配股和内部职工股不能进行自由的转让,难以在二级市场上完成收购,而控制权市场的不完善则直接影响和阻碍着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

  资本市场上股权和债券不仅是融资的工具,在股份制公司中,股权可用于对企业治理进行监督,当有内部控制机制实效的情况发生时,股东可将股权出售或转让出去,改变企业的经营者,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而由于过高的债务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使企业承受破产的压力和风险,企业经营者在利用债券进行债务融资时就会仔细权衡。此外,在资本市场上,对于股份制企业而言,其股票的市场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通过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持有者即可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解,而在出现企业效益差,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时,还采取出售公司股票等措施,来维持自身利益,这就会促使经营者不得不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资本市场的并购机制不仅可以促进资产的重组,还可强制性地促使企业经营者提高管理经营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资本运作]相关推荐

[资本运作]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私募投资基金的资本运作 下一篇:教育企业上市前资本运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