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年北京发布的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17-03-16 00:00:00小静 中小学辅导

  新《规范》特别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强调学生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的行为要求。下面是小编精选的解读2017年北京发布的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欢迎参考!

  2017年北京发布的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

  北京市教委昨天(4日)正式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规范共15条,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记者发现,新修订的《规范》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比起旧版少了76个“不”字。

  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或修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此要求,市教委对《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并合二为一。新《规范》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细化并加以引导,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各项规定在强化正面倡导的同时,还力求具体、可行、可检测,比如要求学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此外,新《规范》还彰显了浓浓的北京特色, ..........

阅读全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辅导]相关推荐

[中小学辅导]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7六年级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下一篇:2017年中国文明网网上祭祀英烈登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