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企业战略转型策略

2017-03-25 00:00:00嘉辉 战略管理

  软件企业战略转型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些企业是主动选择,有些企业是被动而为。由于企业战略转型是企业一定时期的战略方向和重点的转变,必然带来企业多方面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必须深刻认识战略转型期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战略风险、市场风险、执行力风险、研发风险和资源流失风险,才能确保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

  软件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要素和风险

  虽然上述研究并不针对软件企业,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笔者综合归纳并结合企业实践发现,任何一个企业(包括软件企业)战略转型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如下因素:领导的远见卓识和魄力;转型方向的把握和路径的适配性;推进转型发展的策略和执行的有效性;资源配置和组织文化氛围的助力持久性。

  战略转型毕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变革。企业在实施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可能使最后的结果违背最初的战略意图。因此,把握得好可能成为企业发展历程的有益“转弯提速”、“空中加油”。把握得不好,则可能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弱化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浪费。企业战略转型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研发风险和资源流失风险。

  (1) 战略风险。企业在实施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设定的目标不能达成,从而导致竞争力的削弱或战略机遇的错失。这种由于转型的现实条件与转型的战略意图之间所存在的缺口和偏差就是战略风险。转型时期软件企业需要重新进行战略规划, 为企业长远发展指明方向。这时的战略如果有偏差, 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软件企业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转型时期的战略风险,尤其要关注产品定位风险、竞争战略风险、战略客户联盟风险等最基本的战略风险。

  (2) 市场风险。转型时期, 软件企业往往希望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形成新的竞争力。但是由于对新市场的熟悉程度和自身行业知识的匮乏,可能会面临市场开拓不力的风险。这主要包括市场需求风险和营销能力风险。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能否为客户带来效益一般与业务结合的程度密切相关。当软件企业从相对熟悉的市场转型到新的行业市场的时候,对新行业市场的业务熟悉程度、对用户需求的转化程度将成为软件转型新市场的重要瓶颈。另外,营销体系能力是另一个需面临的风险。软件企业人员的营销能力对软件的推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型时期的软件企业可能在新的目标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 行业客户资源有限。因此,能否尽快建立高效的面向新的业务的营销队伍、重新规划营销策略、建立营销渠道将直接影响软件企业转型的成败。

  (3) 执行力风险。转型时期, 最重要的是软件企业要有一支具有高执行力的管理队伍和体系,保障既定的战略转型战略执行落地。既然是战略转型,所涉及的变革必然触及现有管理体制,必然涉及资源的重新配置,甚至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等等。因此,如何克服软件企业各类不利于转型的阻力,加强转型战略的执行力,是企业决策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选择了转型的正确方向、制定了策略,但是由于管理层的督导不力、执行层的落实不力,使得最终的转型成果不如人意。因此, 转型时期的软件企业应当注意管理体系执行力欠缺的风险。

  (4) 研发风险。为适应转型的需要,许多软件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开展自主研发创新活动。由于任何研发活动本身成功与否都具有不确定性, 再加上研发成果市场化的前景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依托于研发项目成功前提的战略转型,则可能由于研发项目未达成预期效果而失败。因此,转型时期的软件企业不仅要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所积累, 还要建立研发风险分散和承担机制,以免自主研发创新的失败对企业实力有很大程度上削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5) 资源流失风险。资源流失是企业战略转型所要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一般来讲,企业战略转型对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品牌资源等有较大的直接影响。由于战略转型带来人员和业务调整,并导致员工形成过度抵触情绪, 或者战略转型引致企业发展前景不乐观、与个人职业发展相悖等都极易引致人力资源流失; 另外,战略转型如果涉及企业进入新市场,而其与原目标市场相关性很差,则可能削弱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或者战略转型相关的产品延伸等行为不当,极易影响产品的原有品牌形象, 甚至影响原有客户认知,从而影响品牌价值, 形成资源流失; 还有战略转型可能涉及公司产品的变化、渠道调整、企业人员流动, 从而最终导致客户流失。企业必须对此类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范。

  软件企业战略转型策略和实践

  (1) 为确保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 企业首先应该根据战略选择的基本理论和企业战略转型涉及的主要因素和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 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战略转型决策分析系统。A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环境、企业自身实力、面临主要挑战等因素进行了充分分析,并通过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GE矩阵法等管理分析工具,明确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战略,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的战略风险。在战略执行方面提出“优化存量和做大增量”并举的总体策略,在市场和业务结构调整方面采取渐进和务实的举措,强调“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之上的战略转型,以避免转型过快、过大导致的业务衰减严重的风险。并通过季度例会检查、年度评估等办法检验发展战略执行效果, 从而尽可能早地发现前期战略是否有误, 从而识别企业的战略风险, 并加以控制。由于制定战略谨慎、战略执行坚决,资源配置考核激励办法到位、过程监控调整及时,A公司转型战略正在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战略转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为避免市场结构的盲目转型,A公司对相关市场做了充分研究,并在“试水”基础上检验自身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同时获取相关行业知识和用户认同。在市场转型的策略上提出“现有产品和技术进入新市场;现有市场注入新产品和技术;新产品和技术进入新市场”。例如,A公司在冶金制造业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转型的初期尽量选择对本企业有利的细分市场空间,将工艺、制造过程相似的有色行业作为转型的重点,并取得不斐业绩。同时,在采掘行业的战略用户中不断推荐新研发产品,从而从单纯做工程转向尝试独立产品销售,实现业务结构转型。另外,在研发策略上,A公司也开始注重面向市场需要的产品研发。为了提高产品独立销售可能性和市场成功率, 通过实行产品经理制,在产品投入开发之前,就尽可能地做好市场前期分析, 并建立责权利结合、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机制,确保研发产品有市场前景,能为用户带来实际价值。同时为突出产品销售职能,成立了产品销售事业部,配备相应资源, 制定产品营销策略,尽快提高营销部门的执行能力,最终使业务结构转型战略落地。从而避免为转型而转型,产品和服务不能最终被用户认同的市场风险。

  (3) 转型时期的软件企业面临经营环境、业务领域等方面的诸多变动, 公司管理层的观念、员工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转型战略执行力等能否适应转型战略需要,将对企业战略转型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很多研究表明, 组织惯性是抵制组织演进、妨碍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管理风格来看, 已有的管理风格和传统以及建立起来的关系会形成一种惯性力量, 从而使员工抵制、扭曲一些有利于战略转型的信息, 造成员工对战略转型犹豫不决以及转换动力转移。A公司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才能克服转型过程的阻力。公司领导层亲自进行战略宣贯教育,从高层、中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学习新战略、研讨落地举措,从而把管理者的意志、战略的目标变成推动全员参与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组织执行力不到位,影响战略转型目标达成的风险。

  (4) 软件行业是一个技术发展迅速的产业,软件企业不进则退,只有注重创新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A公司在战略转型时期深刻地认识到顺应信息服务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很早就开始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投入资源,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人才队伍。诚然,软件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获得良好发展, 坚持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根本。但是,软件企业创新需要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投入,这与企业追求高速发展的业绩考核要求有一定矛盾。如果研发失败还可能给企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积极鼓励和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A公司通过加强研发项目的过程评估和模拟考核,致力于提高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转化成功率,避免研发失败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从而也为战略转型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5) 战略转型期的资源流失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最先流失的员工往往是企业最优秀的员工, 最先流失的客户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客户。当然,不同的战略转型模式可能带来不同类型资源流失。A公司为了有效控制资源流失风险,在目标市场发生较大转变的时候,通过加强总代表制维护与大客户的关系,确保已有市场的稳固。在业务重点和业务模式发生转变的时候,为确保公司核心人才不流失,A公司贴近市场化竞争要求,完善当期激励制度。通过延期激励制度向工程部门倾斜的政策,稳固核心人才队伍。同时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倡导企业创新文化, 为优秀人才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以上举措,企业战略转型期间资源流失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战略管理]相关推荐

[战略管理]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企业战略与财务风险管理 下一篇:关于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