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8 00:00:00胡萍 羽毛球
打羽毛球的人很多,不过,很少有非专业人士会去仔细研究打羽毛球的技巧,下面介绍一下羽毛球接发球的技巧和要点。接发球是羽毛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接发球的质量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一个回合的主动与被动。
一、准备姿势
正确的准备姿势,是提高接发球质量的首要因素。单打接发球的准备姿势为“以右手握拍为准)通常应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侧身对网,重心放在前脚上,膝关节微曲,后脚跟稍提起,收腹含胸,注视对方发球的动作”。
双打接发球准备姿势与单打基本相同,只是膝关节屈得多一些,以便能直接进行后蹬起跳。也有的接发球准备姿势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这种准备姿势仅少数人采用。
二、站位
接发球的站位是否合适对发球方的关系很大,如接发球站位有错误,会造成明显的漏洞,就有可能给发球方造成发球抢攻战术运用的好机会,因此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发球站位。
单打接发球站位:应站在离前发球线约1.5米处,在右区应站在靠近中线的位置,以防发球方以平射球攻击头顶区域。在左区则站在中线与边线的中间位置上。
双打接发球站位:比单打更有讲究,一般接发球站位法是站在离中线和前发球线适当的距离,在右区时要注意不要把右区的后场靠中线区暴露出来;在左区时注意保护头顶区。
双打抢攻站位法应站在离发球线很近,前脚紧靠在前发球线,而且身体倾斜度较大,球拍高举,这种站法以进攻型打法的男选手居多。
较为稳妥的站法是站在离前发球线有一定距离,身体类似单打站位法,这种站法是在思想混乱、无法适应对方发球情况下采用的过渡站位法,一般业余选手多采用这种站位法。
另外,还有特殊站位法,即以右脚在前,站位与一般站位法类似,接发网前球时右脚一步蹬上网击球。
三、正确的发球
1、发球时,双方不能以不当的理由及动作,延误发球。发球方及接球方应站立于斜相对的发球区并不得踩及其界线;二人的双脚必须部份与场地面接触,并且固定不得移动位置,直到发球动作完成。
2、发球员的球拍击到球体底座的瞬间,整个羽球应在发球员的腰部下方。
3、发球员球拍的轴部在击球瞬间,必须朝向下方,且拍框面头部的任何部份,应低于发球员握拍的手部最下缘。
4、发球员开始发球时,其球拍的移动必须朝前连续不断,直到发球动作完成。
5、发球员挥起球拍,拍击羽球向上飞行及越过球网,如果未经拦截,羽球落向接球员的发球区。
6、球员们一经就位,发球员首先向前移动其球拍,发球即行开始。
7、接球员未准备就绪前,发球员不能发球,但是接球员只要有还击的动作,就算已有准备。
8、一经开始发球,该球就应为接球员击到或落到地面。
9、双打发球时,只要不妨碍发球员或接球员的视线,双方的同组球员,可站于场区任何地点。
打羽毛球如何发力的问题,不仅是所有羽毛球初学者迫切想知道的,也困扰着很多打了多年的高级发烧友。
想把球打得有力、有速度,关系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最关键的因素,我觉得有3点。掌握了这3点,即使其他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也可以打出有速度、有威胁的球来。
第一,放松
就是打球之前,身体一定要放松,处于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这个放松中,最主要的是手腕的放松,手腕放松了,手指自然也会放松,拍子不会握得很紧,这样在挥拍过程中,动作才能不僵硬,才能做得到位。
除了手腕的放松,身体也要放松,胳膊不要象跟棍子一样举得很直,那样挥拍动作就难以到位。腰部腿部都要放松,绷紧了就难以发出力气来。
第二,加速挥拍
挥拍的动作必须是一个突然的动作,挥拍的过程是个加速挥动的过程,要有爆发力,不能慢慢地挥出去。挥出去的越快,对球的击打力量就越大。
注意看比赛的话你会发现,高手打球都很从容,动作是有节奏感的,击球的那一瞬间必然是突然加速,而不是一直以一个节奏动作。
第三,闪腕
这是羽毛球动作的精髓,也是发力最关键的一环。所谓“闪腕”,就是在象甩鞭子一样,甩出去之后,手腕要突然停顿下来,而不要随着挥拍的方向继续挥下去。
这个停顿会使球的初速度极快,而在越过对手后减速下落,不会出界。高手的出球速度很快但却不会出界,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能掌握这3点,即使步伐不到位,挥拍不够充分,击球点不够高等等,也能打出有质量的球来。
1、击球后,恢复身体的重心和姿势比较慢,或常有原地停留的习惯,造成回动不及时。
2、场上步法缺乏节奏感,没有加速、制动、放松的合理交替。譬如,在吊球后直接冲向网前,对方如放网,固然能很快抢到高的击球点,显得连贯。
但如果对方勾对角球或挑球,那就必然很被动,也就显得不连贯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完成吊球后,应边稍稍回动并调整自己的身体重心,当对方击球后,立即再加速起动抢网或突击。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场上步法之所以比较连贯,这与他们步法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在平时的步法练习中,不但加强移动速度的提高,同时还经常注重节奏感的培养,相信一定会收益更大。
3、对对方下一拍的还击缺乏判断或判断不正确。这是因为判断对羽毛球步法的回动选位和起动的速度影响甚大,而不正确的选位回动和慢的起动,是不可能使步法移动快速而连贯的。
86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