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俚语汇总(上)

2016-06-23 00:00:00瑞如 粤语

粤语越来越受到欢迎,有些俚语对于刚学粤语的人是比较难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粤语俚语的汇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于】 实是“一意”的讹音,因讲者乡音而影响已成习惯所致。义为专心,引申为决定不再改变,如“一于咁话”(决定照讲妥的办,不再改变)。

   【一支公】 “一支”,特指人的数量词,表“只一个”,隐含孤单意;“公”指“人”的特有土话讲法,指男人,女性自谓时也可用。

   【一旧水】 “水”此处亦可称为“嘢”,钱。一百元。市井语,严肃场合或高雅人士不用。

   【一撇水】 “撇”音pit3,“水”亦可称为“嘢”。一千元,用法同上。

   【一盘水】 一万元。

   【一个崩】 相当于一分钱或一个铜钱。

   【一啖】 “啖”音“淡”(dem6)作量词即口,动词作吃讲。如:“日啖荔枝三百颗”(动词:食),“咬两三啖”(量词:口)。

   【一碌木(或竹,或蔗)】 “碌”音luk7,段、截。字面意为一段木头,常以喻人反应迟顿。

   【一粒嘢】 一角钱(旧称一毫子)。二三十年代至50年代初,市面通行,带轻视其值少的隐意,其后渐不用。
   【一粒仔(女)】 一个仔(女),隐含“孤单”、“矜贵”之意。

   【一身蚁】 “一身”,浑身,周身。喻“不胜其痒”、“麻烦多多”、“虽不致命,苦恼难堪”等意。

   【一阵】 义如“一会儿”、“片刻”“俄倾”。如“等一阵,一齐去”。又可连“一”也省略掉:“等阵一齐去”。

   【一味】 非指菜肴,意为坚持某种意见的态度,略如普通话“老是……”、“总是……”。如:“我讲到口水都干晒, 重系一味摇头”(我口都说干了,他仍是摇头坚持不答应)。

   【一脚踢】 劳务市场惯用语,义为“包括全部在内”,约相当于普通话的“一揽子”,但用法不全同;后者是形容词性定语,如“一揽子计划”;前者通常作独立成分出现,不直接与句中任何成分结成词组,如“请盞个保姆,带细路(小孩)、煮饭、买菜、洗衫等,一脚踢,月薪三百元”(一脚踢指从带小孩到其他家中杂务全部包括在内)。

   【豆厘】 旧时重量单位为斤、两、钱、分、厘……,封建时代货币银也以此为重量计值,“厘”为值甚微。豆,形容一颗豆子那么小。俗语引申其义,作“低级”、“贱价”、“劣品”讲,如:“呢只表,豆厘嘢 ”(这只表,低级品罢了)。

   【二世祖】 义同败家仔、纨?子弟;带鄙视、嘲骂意。指其人是只凭先人遗泽,光顾享乐,挥霍成性。

   【八卦】 原是易经八卦图中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名。近、现代老百姓用以指人爱搬弄是非、爱管闲事、说三道四等。

   【九出十三归】 是民国时代流行的一句关于高利贷的术语,指“贷”出名义上10元而实只付给9元,到期(一般甚短,甚至只一二天)除还足10元外,又加收3元利,一共13元。旧社会贫苦人家,许多是被这样的阎王债压到终生翻不了身的。

   【大把】 字面意义为大捆、大束,申引义为很多。如:“大把禾草”,“两大把柴”。老百姓更多用其申引义,如:“大把货”,“大把水头”(均指钱)。

   【大头虾】 嘲笑或嗔怪他人之词,指办事没头脑、魂不守舍、不牢靠的冒失鬼。语源出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确有一种虾,头长于身,几无肉可食名为大头虾。

   【大头菜(又名冲菜)】 寻常百姓家佐膳腌菜,略似四川榨菜。据说多吃了会多做梦,故广州人嘲笑别人的谋望只是空想时,说:“你食得大头冲菜多嘞!”或“你食多口的(些)大头冲菜先啦!”

   【大食懒】 鄙屑、指责之词,指其人是好逸恶劳、只食不做的懒汉。

   【大泡和】 微带轻视、不大尊重意味的称谓语;互相熟悉者也常可用以互唤,则带开玩笑。

   【大碌藕】 字面义为粗大的一段(即一碌,数量词)莲藕,用作比喻语,带贬义,指责、讽喻他人之词。指其人之为人或气质,粗枝大叶,大手大脚,鲁鲁莽莽;却又并非有意轻视。

   【大晒】 在同类中权威最大的,“晒”表超过一切。建国时代,皇帝是全国范围内“大晒”的,故曰“至尊”,在省、县、乡、乃至一个单位,其最高领导人也是其相应范围内“大晒”的。仿此,玩牌,玩“斗大”,轮至无人出更大的牌时,在已出的里面的最大牌,也谓之“大晒”。

   【飞来蜢】 谚曰:“跛脚了哥(八哥),自有飞来蜢”,比喻意外地送上门来,不劳而获的东西;也比喻那些自甘送上门去让人处置的人。

   【飞起来咬】 指生意人开高价,乱收费等。

   【大癫大废】 指放荡不羁,随意尽情玩乐,不顾天高地厚的生活作风和态度。比如:“个(那)个人,大癫大废过日子!”

   【大耳牛】 指对事物漫不经心、善忘的人,约相当于普通话的“马大哈”。

   【大阵仗】 指从事某项活动人多势众,规模或场面宏大,甚至超过必要的程度。

   【下阑】 原指饮食服务业中的下脚料,如鸡脚、菜头菜尾、锅巴、客筵吃剩菜肴之类。旧时按惯例均归伙计公有作为小费之类分享,渐扩大到指一切残余边角料。比如:“呢把(这捆)菜心,条条食得,癥乜下阑!”

   【口花花】 多嘴,随便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带贬意。

   【大石责死蟹】 “责”只取其音,本字原为“石乇”,古字,罕见,故不沿用;义为压。比喻小人物、下级,被大人物、上级利用地位、权势强制或压迫接受某种处置,含无可奈何和并不甘心的不满情绪。可用于自谓或谓人。

   【易话为】 易办,好商量。比如:甲求乙筹借十万元办公司,乙说:“十万喈!易话为!”

   【沙胆】 与“斗胆”同义同用法。如:“你好沙胆!”

   【化学】 作为俚词,是形容词,指徒有其表一触即坏,或不顶用,不耐用,名不符实。

   【牛精】 形容词,指一个人的脾性暴躁、横蛮,动辄发火骂人甚至要打人。

   【手作仔】 名词,建国前通用,今少用,义为手工操作的劳动者,是干手艺活人员的泛称。如泥水、木匠、补镬、铁工、杂活等。

   【牙擦】 形容一个人爱表现自己,争说抢言,口不让人,甚至表现为嚣张、狂妄等作风。有时还可说成“牙擦擦”。

   【牙烟】 形容词,危险的。如:“路窄车多,搭单车尾,太牙烟。”

   【无搭霎】 意含儿儿戏戏、似真似假。不认真、无章法、太随随便便,态度不严肃等等。

   【车大炮】 有广狭二义。广义,谈天,聊天,相当于四川人的“摆龙门阵”;狭义,说谎,吹牛。

   【掟葫芦】 掟音丁柄切(deη),摔、掷。义同车大炮、吹牛皮。

   【扎扎跳】 意为坐立不安,躁动不定,一般因受刺激或遭突然事故所致。

   【匀循】 指事物分布或结构状态,义为均匀。也借指人的精神状态,如:“傻傻得匀循又好呀!”
   【无厘头】 从香港传入的流行俚语,形容词,义为“没来由的”、“不知所谓的”、“没意义”、“不实际”的。

   【 符】“符”原指道家“符篆”、“符咒”,画成某种图案符号或兼写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之类的文字,用以“作法治邪”、“请仙”及其他迷信活动。广州老百姓受道教、迷信影响者向来不少,于是产生了表示有术可治者谓之“有符”,无术可治者谓之“癥符”。引申义为一点办法也没有。

   【专登】 义近“故意”、“特意”、“存心”等,如:“ 系专登激我皍”(他是故意气我的)。

   【手信】 交际迎送访会时,随身带备、相互馈赠以表心意的礼物。广州人传统风俗。

   【公仔】 特有俚词,本指小泥人、布娃娃之类儿童玩具,实际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木偶戏叫木头公仔戏;提线的叫扯线公仔;连环图叫公仔书;还有公仔纸、公仔饼、公仔面、石湾公仔(陶瓷)。动物小玩意、变形金刚(玩具)等也叫公仔。

   【马骝】 广州人一贯叫猴子为马骝。孙悟空叫马骝精,青少年俏皮的叫马骝仔、马骝女,过街穿巷的玩猴杂耍叫马骝戏。

   【精叻】 含有聪明、机智、能干、敏捷、话头醒尾、举一反三等意,其反义为蠢笨。

   【扑水】 指千方百计到处筹钱应急。

   【甩须】 “甩”土音Let7,脱落。“甩须”,动宾词组,字面义为胡须脱落了、拔掉了。常借用于交际场合,作“丢脸”讲,作主动词或被动词,均含难下台意,带贬义。

   【它条】 从容、轻松、舒适、自由自在。可叠用“它它条条”,义及用法相同,但比单用略含强调意。

   【出粮】 发工资。源于旧时代“粮饷”、“钱粮”,建国后很多人已改言发工资或发薪水。

   【出猫仔】 三四十年代通行至今,原指学生考试夹带作弊行为,后广泛流行,泛指作假、掺假、舞弊,相当于普通话“做手脚”。

   【失魂鱼】 原指被渔人捞捕时吓至乱窜乱跳,好似惊慌到失掉魂魄似的鱼,借以喻人,意为冒冒失失或惊慌失措、乱动乱闯。

   【打波】 义为打球。几十年前原为泛指玩球。波为英语ball的音译。

   【打荷】 “荷”字念h阴上调,不念“河”(阳平)义为低级杂工或辅助工,源于旧时代赌场或吸毒场所,职司伺候谓之打荷,后渐泛用于各业。建国后渐淘汰,近年又偶见个体小商招工启事使用。

   【打边炉】 “边炉”相当于普通话“火锅”。多为欢聚性质的享用。往时寒冬为主,近十来年有空调冷气设备及受香港影响,发展为“四季火锅”,盛夏亦可。

   【打牙较】 义为闲谈、聊天,约如四川的“摆龙门阵”。广州人称颚骨为牙较,此语修辞法略似普通话的耍嘴皮。

   【打骰】 音“打色”,骰是一种赌具,广州人谓之“骰仔”,“打”意为掷。赌注下完后,骰仔一掷,各人赢输便成定局。广州人借此一掷之权威性以喻各业,义为主管、负责、发号施令、说了算。

   【打脚骨】 即封建时代的“剪径”,在旅途中抢劫财物谓之打脚骨;又可引申以喻一切被迫的或勉强的破费。

   【打斧头】 原指旧时店铺伙头(炊事员)或住家佣人,买菜购物时做手脚扣吞一些钱,瞒骗主人。后广泛使用于凡有钱银经手的人和事,相当于“揩油”或“捞油水”。

   【正斗】 口语“正”念jeη3,借镜切。义为质量过硬的、真正名牌的、优质美的。其反义为冒牌。

   【立乱】 义为混乱,形容词;重叠“立立乱”或“立立乱乱”,同义,表强调。

   【发钱寒】 指某种人见钱便不顾一切,甚至不顾廉耻而去谋、去争;或者想钱想到酿成病。贬义语。

   【发 豆】 “ ”,土字,音熬,傻貌;“豆”音“窦”。为傻头傻脑、麻麻木木的样子,义同普通话“发愣”、“发呆”。

   【发蜢蹭】 音maη2jaη2,一种爆发型的坏脾气,特点是烦躁、易火,不管有理无理,都一触即发,声大气粗,恶形于色。
   【发青光】 眼病的一种,即“青光眼”,其眼外观虽无异常,但实际看不见东西。广州人常借此以喻人,作为骂人或咒人语,指斥人家有眼也看不见东西。
   【发烧友】 从香港传进的新俚语,指爱好或迷恋某事物,到了不能自休、热情有如发高烧的人。
   【发花癫】 一种精神病,病因是失恋,或单思异性情绪失控。广州人借作骂人语,尤以骂妇女故作妖冶者为多。
   【电灯胆】 实物指灯泡,广州俚词是借以喻人,指其人是电灯泡一般不透气(里面真空),为“唔通气”之代语。
   【白撞】 “撞”义为侥幸地“博一博”、“碰一碰”;“白撞”意为突如其来地出现。农谚“早禾爱白撞”,指早稻性喜骤然而降的“白撞雨”。旧社会老百姓家门口常贴有“严拿白撞”的警告性字条,警告陌生而借故突然登门作案的歹徒。

   【白鼻哥】 源于旧时粤剧,指专扮演某种丑角的角色。按化装脸谱程式,此种角色照例鼻子整个突出地涂白色,专演陪公子上京考试到处闹笑话的无能之辈。下场时必言“今科唔中,明科再来”,故旧谚有云“白鼻哥陪考”,并渐推广用于嘲讽无德无才而又偏爱自吹称能之徒。
   【老鼠货】 指来历不明的私货或赃物,喻其似老鼠般见不得阳光。
   【执死鸡】 比喻捡得别人舍弃、出让的参观券、门票之类,隐含博彩取得之意;推而广之,凡类似于此而得到的利益或物品,皆可谓之执到死鸡。
   【死鸡撑饭盖】 字面义为宰了的鸡放锅里蒸,脚硬直,连锅盖也撑着盖不拢。喻其人虽明显理亏,本应无话可说了,却仍顽固说三道四地坚持、不肯认输的嘴硬蛮顶的脾气。

   【论尽】 指手脚不灵活、不敏感、行动迟钝、笨手笨脚,多用以指老人。又有引申义,指遇到某种麻烦,如:急事赶路,途中因故被人纠缠不休,自语:呢回论尽嘞,过钟嘞!
   【讲数口】 义为讨价还价,特别适用于矛盾双方约定时间、地点展开谈判。旧时广州、香港,特别是黑社会均有“上茶楼讲数”的惯例。
   【有数为】 “为数”为生意人术语,意为盘算、结算、核估盈亏。“有数为”义为“划得来”。
   【架势】 形容词,义含威风、豪华、富丽、财大气粗、排场等。
   【扭偈】 第二字音gai2,加启切,动词。原指小孩子借故淘气、执意要求什么。现仍照用。又可引申用于成人,指故意抬扛、设障碍以达目的。

   【扭纹柴】 “扭纹”与上目同义;扭纹柴则借柴喻人,义略同扭偈。
   【抛浪头】 贬义语,动词。指虚张声势,狐假虎威,以吓慑或压欺对手。
   【吹涨】 市井烂语,有教养者不用。动词,带挑衅性或泄愤性,含义约为“……奈……何!”主动、被动语气均可用;如:“边个(谁人)都吹唔涨(谁也奈何他不得)!”
   【走鬼】 原为动宾词组,指小贩见警察来而赶快躲逃,源于40年代以前的香港。本谓之“走鬼佬”(英人),渐简化为“走鬼”;近年变为专有名词,指广州街上无牌小贩。

   【冷手执个热煎堆】 煎堆是旧时春节家家户户自制的油炸年宵品,此俗谚意为意外机会,冷不防执得个新鲜热辣的煎堆,实用于指意外获得好物品、机会、人才等。
   【拍拖】 原指河面机动小轮(俗称火船仔)靠拢木船,带之并行,谓之拍拖。“拍”者“并拢”也,“拖”者带着牵着走也。借以喻人,指男女牵手同行,尤指谈恋爱者。
   【事头】 名词,旧时泛指雇主,相当于北方话的老板(老闆)。
   【老细】 由香港输入的对资本家、老瞕等的通称。

   【炒鱿鱼】 作名词,是粤菜菜式之一。历来被泛用作动词,义为解雇、辞退。源于旧时代,雇工被辞退时自己卷起随身衣被铺盖便离开,卷成包袱;而“鱿鱼”炒熟后恰成卷筒状。
   【省牛黄】 牛黄是名贵中药,即牛胆结石。据说旧时宰牛工人为他人宰牛时,发现牛黄而私自匿取之,即使牛主追要也不给,谓之省牛黄。后泛指强取他人东西的行为。
   【穿煲】 沙锅,广州叫沙煲。秘密自行暴露或被揭破,广州话谓之穿煲。相当于普通话“露馅”的含义。
   【贴错门神】 建国前,广州民间也兴贴门神,左右门两像脸面相向,贴反了则相背。老百姓借此以喻人事,指夫妇或原来相好者,因事失和,互不理睬。
   【做鬼头】 贬义俚语。出卖朋友、或暗中告密、栽赃害人的人,谓之鬼头仔;干这类勾当的行为谓之“做鬼头”,或简称“做鬼”。
   【倒泻箩蟹】 传统俚谚。“箩”,北方谓之“筐”、“篓”。倾倒了装螃蟹的箩,蟹群乱走四散,收拾的困难和麻烦可想而知,借此喻狼狈不堪、手无足措的情景。
   【捉字虱】 指有意挑剔别人文字、语言中某些用得不准确、有歧义或有疏漏的词语,刁难或嘲讽对方,或进行诡辩。

   【滋油】 土词,相当于从容不迫、慢慢吞吞,可叠用,“滋滋油油”。由于发音近似“猪油”,加之原来部分南海、顺德原籍人乡音影响,因而有时被故意以“猪油”作双关语代之使用。如:俗谚“好似食成担猪油”,意即指人行动过于慢条斯理。
   【揸拿】 “揸”相当于“抓”,手持、手握,同义动词叠用,引申为“把握”、“可靠”。建国前市面凉茶档广告歌谣:“神农茶、神农茶,清热解毒有揸拿”;意即“有把握”、“靠得住”。
   【摆乌龙】 乌龙指办事糊涂、事理颠倒、是非不分、张冠李戴、敷衍了事之类。“乌”者,黑也,寓不清不楚意。

   【滚友】 水沸时在锅中先有声然后发泡对流,广州人借此形象以比喻人,指其人的行为似沸水对流般到处窜来窜去、挑动事端、制造是非,以图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其行为谓之滚,其人谓之滚友。
   【缩水】 指棉织品、布料之类,浸水晾干,比原来尺寸短了、窄了,俗语谓之缩水,近年人们又借此作引申义,指货币贬值为“银纸缩水”。
   【缩纱】 集体进行某种活动,参加者中途自行退出或见危难而逃避。义同退缩。
   【生猛】、【生勾勾】 形容词。活生生,尤指活动得很精神、很带劲的。如“生猛海鲜”。“勾勾”为“生”的形容性词尾,只加强“生”的表义而本身并无实义。“生勾勾”指人指物均可,隐含不要当他(它)死或病了(或熟了)。如:“老王还生勾勾。”

[粤语]相关推荐

[粤语]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粤语中的亲属称谓 下一篇:月半小夜曲粤语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