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3 00:00:00胡萍 乐器培训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的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同一地区的琴人,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如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浙派
南宋建都临安,临安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著名琴师多出在这一带,称之为浙派,他们的传谱称"浙谱",以区别于以前的"江西谱"。浙派中以张岩的琴师郭楚望成就最大。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琴曲,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琴曲创作。这些琴曲通过他的学生刘志方传授给徐天民、毛敏仲。从此,浙派的琴曲艺术一直影响到元、明各代。
明代的琴界主要分为江、浙两派。浙派继承了南宋徐天民的传统,如《梧岗琴谱》的编者黄献,《杏庄太音补遗》的编者肖鸾,他们都以"徐门正传"见称。《风宣玄品》的序言中所说:"世传操有二,曰:浙操徐门,江操刘门"。不过,就影响大、小来看,两派并不是平衡的。其中浙派出版了许多谱集,传授了大量生徒。刘珠在《丝桐篇》中介绍了具体情况:"近世所习琴操有三:曰江、曰浙、曰闽。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据二操观之:浙操为上,其江操声多烦琐;浙操多疏畅,比江操更觉清越也。"
浙派琴师毛敏仲和徐天民编纂了《紫霞洞琴谱》,重要琴著还有:《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浙派的代表琴曲有《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其艺术风格表现为流畅清和。
虞山派
虞山派以常熟地区一个不大出名的皮山而得名。虞山之下有一条河叫琴川,严澂组织的琴社用了"琴川社"的名称,所以也称琴川派。常熟地方的琴人很多,有过徐门的影响。徐和仲的父亲徐梦吉,号晓山,曾在常熟教过书。以后又有过一个著名琴师陈爱桐,严澂就是向他的儿子陈星源学琴的。据说严澂还向一个不知名的樵夫学过琴,严澂为樵夫起了一个名字叫徐亦仙。严澂继承了当地的琴学,又吸收了京师的名手沈音的长处。用他自己的话说:"以沈之长,辅琴川之遗,亦以琴川之长,辅沈之遗"。综合诸家之长,形成了风行一时的虞山派。后人概括虞山派的特点为:"清、微、淡、远"的琴风。虞山派又称熟派,是明、清之际最有影响的琴派。
《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性的琴谱,是在严澂主持下,由当地能手赵应良等编订成集的。所收二十二曲都是严澂自己弹过的琴曲,共中包括沈音所作的《洞天春晓》、《溪山秋月》等。从1614年初版到1656年曾多次再版,曲目陆续增为二十九首。这个《松弦馆琴谱》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严澂提倡的"清、微、淡、远。也被当作是最理想的琴曲演奏风格。其实,这只不过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好尚,在琴曲表现上是很有局限性的。象陈爱桐所擅长的《乌夜啼》、《雉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作品,因为它的节奏急促;不符合严澂的口味,就被拒绝收入《松弦馆琴谱》,后来徐青山收编琴曲时,改正了这一偏向。
严澂写有一篇《琴川谱汇序》,收在《松弦馆琴谱》中,可以看作是虞山琴派的纲领。它主张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不必借助于文词;认为音乐表达感情有其独到之处,是文词所不及的。"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文章针对当时一度风行的琴歌,进行了抨击。认为违背了琴歌的传统。由于严澂的大声疾呼,适时进行中肯的批评,"一时琴道大振",改变了这种状况,虞山派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徐青山的琴学和严澂同一渊源,也是来自陈爱桐。他曾向爱桐的儿子陈垦源学《关睢》、《阳春》, 又向爱桐的人室弟子张渭川学《雉朝飞》、《潇湘水云》。徐青山和严澂既是琴友又是师兄弟,但他们的演奏风格却不尽相同。徐青山并不反对快速的曲目,从而丰富并发展了虞山派的琴风。清代初年的胡询龙,在《诚一堂琴谱》的序言中,总结了他俩人对虞山派琴学的贡献:"严天池先生兴于虞山,创为古调,一洗积习,集古今名谱而删定之。取其古淡清雅之音,去其纤靡繁促之响。其于琴学最为近古,今海内所传'熟操'者也。青山踵武其后,稍为变通。以调之有徐者必有疾,犹夫天地之有阴阳,四时之有寒暑也。因损益之,入以《雉朝飞》、《乌夜啼》、《潇湘水云》等曲,于是徐疾咸备,今古并宜。天池作之于前,青山述立于后,此二公者,可谓能集大成,而抉其精英者也。"
徐青山所传的三十多曲,经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编印为《大还阁琴谱》,即原来的《青山琴谱》。他还写有《溪山琴况》共二十四条,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演奏要求,是关于琴的美学理论著作。这一著作被认为是发展了宋人崔遵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学说。
虞山派的重要琴著包括:《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艺术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广陵派
江苏扬州位于长江、运河交流之处,交通发达,经济、文化都很繁荣。清代名画家在这里聚集,有"扬州八怪"之称。李斗有《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这里文化生活的盛况。这里的琴家驰名远近,称为广陵派。
徐常遇是清初顺治时人。他弹琴的风格近于虞山派,是广陵派的首创者。广陵派后来对于传统琴曲的加工、发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当时对待传统琴曲却非常慎重。他对"古琴曲传至今日,大都经人删改"的情况,提出了"古曲设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的原则。他认为如果"大曲过于冗长重沓"是允许"大加删汰而成曲者。他编有《琴谱指法》,公元1702年初刻于响山堂,以后又重刻于澄鉴堂,经他三个儿子校勘成书,就是现存的《澄鉴堂琴谱》。他的长子徐祜,字周臣。三子徐祎,字晋臣。他俩人年轻时曾去北京报国寺,"拥弦角艺,四座倾倒。"一时京师盛传"江南二徐"。康熙皇帝"闻其名,召见畅春院。祜、祎对鼓数曲"。弟兄三人中以徐祎的成就最大,他父亲的琴书编辑出版,主要得力于他。《扬州画舫录》中也说:"扬州琴学以徐祥为最。"有人以唐诗:"一声之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来赞美他的弹奏。
广陵派重要琴谱包括:《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虹)、《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代表琴曲有《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艺术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梅庵派
梅庵派是最新崛起的一个流派,起源可追溯到清代,创始人为王宾鲁、徐立孙。梅庵派虽由山东诸城琴派演化蜕变而成,然而从琴曲的艺术特色来看,相互已多有不同,即使减字谱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其艺术风格也有明显质别,其琴学理论亦独树一帜。该琴派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迅速在大陆传播,五十年代后又很快流传到港台美国等地。梅庵琴派一破某些琴派单一“清微淡远”的艺术观,而以中国传统音乐整体美学把握为基础,吸收消化了包括西乐在内的特别是民间音乐不少有效养份和元素,以其浓厚的韵味,独特的句法,鲜活的动律而标新立异于原有各大琴派,追求“清微淡远”与鲜明的生活性、人民性的有机交融。
该琴派的主要特点是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代表人物有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代表琴曲有《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重要琴著有《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川派
张合修曾学琴于冯彤云,咸丰时在青城山中皇观当道士,一时来青城山求琴者甚众。光绪初年继曹稚云之后,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协助他把多年搜求的数百首琴谱详加审订,选出了一百四十五首,编为《天闻阁琴谱》, 是明清以来收谱最多的谱集。光绪三十年在武昌悬牌授琴为业,门弟子甚多,得其传者有华阳顾玉成。他的两个儿子顾隽、顾荦传其学,并将其传谱辑为《百瓶斋琴谱》。顾氏在1912一1916年在长沙和彭庆寿等人组织了琴社。张孔山所传的琴曲以《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曲最有特点。《流水》一曲是张孔山的代表作,尤其受到琴界的重视。
川派重要琴谱包括:《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代表琴曲有《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安咒》等;艺术风格:躁急奔放,气势宏伟。
诸城派
山东诸城涌现了几位王姓琴家,当时称:"诸城二王"或"琅琊三王"。以后又有王鲁宾发展了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琴曲。王溥长所传十五曲,经后人辑为《桐荫山馆琴谱》。其子王作祯传其学。他和派宗金陵的王雩门称"诸城二王"。两人琴派虽不同,经过交流切磋,所奏之曲多有同者。王雩门辑有《琴谱正律》,其中首次刊出了诸城派的《长门怨》。
王露自幼从其父王作祯学琴三年,以后又学王雩门所传诸曲,综合了虞山、金陵两派的特点,而以前者为主。八年后赴日本学西洋音乐六年,曾随孙中山的兴中会从事革命宣传,回国后拒绝了袁世凯的"入都正乐"之请,在家乡督工斲琴。公元1915年"北游燕赵,南历吴楚",在章太炎的启发下,回济南大明湖结"德音琴社",一时学者甚多。公元1918年蔡孑民聘他为北京大学教师。在北京组织了国乐研究社。张友鹤、詹澂秋都是他的入室弟子。所传二十八曲辑为:《玉鹤轩琴学摘要》,一时和"诸城二王"并称为"琅琊三王"。王鲁宾受学于王雩门,经康有为介绍,到南京高等师范教琴。他善于吸收时曲编之入琴,所传十四曲经弟子徐卓、邵森编印为《梅庵琴谱》。
诸城琴派艺术风格特点大致为:刚中带轫,密中见疏,实中有虚,一气流转,重而不滞,既以丽密深曲为特征,又具空灵回荡之美。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气卷风云,韵缀繁星。
诸城派的代表琴曲有《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重要琴著包括:《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岭南派
源于道光年间的黄景星。他继承先人的《古冈遗谱》,又向香山何洛书学会十余曲,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近人郑健侯传其学。
岭南派的代表人物有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重要琴著包括:《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代表琴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双鹤听泉》等;艺术风格:清和淡雅。
闽派
近代琴派,以祝凤喈为代表,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张鹤,编有《琴学入门》;陈世骥,编有《琴学初津》。
86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