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大师王文娟

2017-03-29 00:00:00胡萍 影视戏剧

  20世纪初,他们锐意进取、开风气之先,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不懈追求,成绩卓然……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跨世纪的大师,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重温一个时代的精髓。

越剧大师王文娟

  1926年12月19日生于绍兴嵊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越剧院小红楼剧团团长,擅长越剧青衣。王文娟的丈夫是著名艺术家孙道临。

  八月的上海烈日炎炎,但37摄氏度的高温也没有浇熄上海书展的人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书展人气最高的作者,并不是那些“明星作家”,而是一位86岁高龄的女士,她就是暌违多年再次现身的越剧大师——王文娟。

  林黛玉这个角色太有诱惑

  “演不好砍我的头”

  立“军令状”来演“林黛玉”

  在王文娟的艺术生涯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饰演“林妹妹”一角,王文娟回忆说,对于许多不熟悉越剧的观众而言,拍摄于1962年的戏曲电影《红楼梦》是他们了解这个剧种的开端。

  其实,早在1955年,也就是王文娟刚加入上海越剧院那一年,编剧徐进开始着手策划改编《红楼梦》,对于这样的构思,很多人并不看好,“一本一百多万字的文学名著,如何改成3小时的戏曲作品?就算有了本子,谁又能演?”

  一日,伊兵(编剧)和徐进到大众剧场看戏,演出结束后到后台,伊兵突然问王文娟:“你敢不敢演林黛玉?”王文娟那时正在卸妆,也就随口回答了一句:“敢啊。”伊兵接着问:“你能演好吗?”王文娟不假思索地回答:“演不好砍我的头!”回忆起当时那么一个贸然的“军令状”,王文娟坦诚地说,虽然当时听起来像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林黛玉这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实在太有诱惑了,她开始了全力以赴的准备工作。

  连演五十四场,场场爆满

  这部剧在当时是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由哪个团来排演,由谁来演都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议,最终决定由上海越剧院二团演出,钟泯担任导演,徐玉兰(越剧名家)饰演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

  为了排好这出剧目,演活林黛玉这个角色,王文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细读《红楼梦》原著,反复地推敲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将林黛玉的对话部分用红色的笔标注出来,便于一看再看;除了基本功的准备之外,王文娟还观摩了许多古画中的侍女形象,作为她塑造林黛玉形象的借鉴。“林黛玉的难演之处,还在于这个人物拥有复杂多层次的情感,经常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要表现出她‘惊、气、冲、退、悲、忍’六个层次的感情变化。”

  “虽然在排练的过程中,耗神耗心,但最终的演出效果就如我们后来知道的那样,大获成功,连演五十四场,场场爆满,赢得了文艺界的一片喝彩声。”王文娟在她的新书《我的越剧人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写道:当时周恩来总理也来看了他们的演出,并提出建议,要求在字幕的处理上也要讲究精细。后来周总理生病期间,也常在病榻上听《红楼梦》的唱段,并不止一次地说:王文娟演林黛玉就是合适。

  黛玉访黛玉:

  陈晓旭求艺王文娟

  王文娟扮演的“林妹妹”获得观众的喜爱,也被同行后辈奉为“经典”,其中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乃是陈晓旭在电视剧版《红楼梦》拍摄期间,专程求艺王文娟的故事,被人称为“黛玉访黛玉”。

  王文娟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陈晓旭的那天,这位年轻的“林妹妹”着一身淡黄色的春装,脖子上搭配白纱巾,既柔美又清新。王文娟看着晓旭连连称赞:“样子蛮好,很年轻,像一朵花……”

  王文娟说陈晓旭是个有心人,来访前做了很多功课,准备了一堆创作上的疑难问题。谈话一开始,她就急切地抛出问题:“王老师,我真是碰到了很多难题。林黛玉寄人篱下,孤单无倚,体弱多病,她和宝玉的纯真爱情又遭到破坏,处处给人一种哀伤愁苦的性格特点;可是拍摄中导演提出还要表现她开朗、爱说笑,甚至逗得别人捧腹大笑及尖刻、孤高等其他侧面,这样,不知观众能不能接受?”

  王文娟听得很开心:“你们的导演提得好,过去,无论舞台剧或者拍电影,都受到限制,只反映了她和宝玉的爱情悲剧,表现她郁悒悲愁的一面多。实际上她有时很开朗,有猛然笑,抿着嘴角儿笑,嗤的一声笑,笑得捂住胸口,笑得岔了气、伏在桌上直叫唉呦……”

  对于陈晓旭提出的“原来戏剧里表现的林黛玉的悲剧是封建家庭造成的,但电视连续剧中强调了她的性格悲剧”这个问题,王文娟印象很深,她当时的回答是:“林黛玉的悲剧很复杂,所以人物也难演,光讲封建压迫太简单了;掌握她的感情也要有分寸,没有激情会平淡,感情太强烈又不像,尖刻了不可爱,不尖刻又不是林黛玉……”

  王文娟说她自己在演这个戏时,也流了好些眼泪,每看一遍小说,每排一遍戏,都要流泪。

  “我看黛玉这个人感情是非常深的,爱情就是她的生命,宝玉没有了,她就死了。她争取理想的生活,但决不去投靠人家,讨好人家,决不用什么手段,而是以自己真诚的感情去换取对方真诚的感情。林黛玉是孤高自傲,因为她聪明,看事情看得深,肚子里有学问,所以要演好林黛玉首先要懂得诗,理解了她的诗才能理解她。”

  回忆老伴:道临爱护了我一生

  道临的信写得多而勤

  1962年,当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拍摄进入尾声的时候,王文娟也完成了人生的另一件大事:和著名的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那一年,孙道临已经41岁,王文娟也是36岁的成熟女性了,在当时的社会气氛下,这样的婚姻也算奇事。王文娟自己也笑言道:“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就是标准的‘剩男剩女’了。”

  在认识孙道临之前,王文娟一心都扑在戏曲事业上,然后想着把弟弟妹妹培养成人,并无着心在自己的婚恋问题上,直到黄宗江这个“大媒”出现。黄宗江和孙道临是多年同窗挚友,合作演出了《雷雨》等话剧,而黄宗江跟王文娟也是文艺圈的好友。1958年春天,王文娟记得很清楚,那是她和孙道临正式认识的日子,黄宗江带着孙道临,徐玉兰陪着她,两人在作协招待所见了面。

  “那天道临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列宁装,看起来书生气十足。我本来就内向少言,意外的是,道临也很少插话,在我印象中,电影界人士大多性格活泼,能说会道,身后的这位似乎是个例外。”临走时,孙道临提出送王文娟回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看过你演的《梁祝》和《西厢记》……”

  那次见面后,两人就开始了通信,因为两个人工作都常在外地,见面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只有以书信来寄情,王文娟说:“道临的信写得多而勤,常常是我的回信还没有寄出,他新的一封信又寄到了;每次看完我的演出,他都会写下观后感,厚厚一叠寄给我。”

  我的“花轿”是一张小板凳

  当时的两人都已经是文艺界的大红人,和现在一样,一旦恋情曝光,无论成与不成,都必然成为别人口中的话题,所以他们两人的恋爱也谈得辛苦,为了躲避人群,很少白天出门,约会都是在晚上散散步,看电影、逛街、吃饭这些安排是很少有的。

  但这些都不是阻碍他们相爱的问题,当他们的恋爱关系日益公开之后,双方单位的政审成为最大的障碍。

  终于,经过重重困难,在朋友的支持下,两人于1962年7月低调成婚,结婚照请同事帮忙拍摄,由王文娟的小弟担任司仪,两个人就穿着简单的衣服在亲友的祝福下完成了结婚仪式。

  婚后的蜜月旅行,两人计划去杭州游玩,因为买不着坐票,两人只好买了两张站票出发。谈起这件事情,王文娟还是记忆犹新,她说:“道临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张小板凳,笑着拉我坐下,轻轻说:‘哪有叫新娘子站到杭州的道理。’”

  王文娟说: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常羡慕新娘子坐花轿,想着自己哪天出嫁了也要坐花轿,没想到现在坐的却是板凳,这就是我的“花轿”了。

[影视戏剧]相关推荐

[影视戏剧]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著名京剧艺术家荀慧生 下一篇:京剧《梅龙镇》剧本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