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隧道施工溶洞处理技术

2016-04-20 00:00:00朝康 岩土工程师

  导语: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快速、舒适出行的要求相应地也越来越高,因此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但是在隧道建设过程中经过岩溶等不良地质区域时,因为自然条件的束缚这种施工现状也是无法回避的。由于岩溶区地质情况错综复杂,不同的岩溶地质,其处治方法也需要对症下药,一旦处理方法出现失误,将直接影响到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及,轻则造成施工工程的经济损失,重则在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因其潜在的风险未得到有效解决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故岩溶地区溶洞处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界的难题。这也激励着从事工程建设的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

  在此,我不得不先对溶洞这一地理现象进行一下解释。溶洞,也称岩溶洞穴,是因在石灰岩地区溶性岩层长期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石。按照岩层分布的状况,岩溶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以下五种。

  (1)在石灰岩地质区,沿着石灰岩层内的节理面或者渗裂面的地表水经过长期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在表层形成溶沟,或者称融槽,这样一来,原先层层分布的岩层便被溶沟分离开来形成柱 ..........

阅读全文

[岩土工程师]相关推荐

[岩土工程师]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岩土工程师如何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下一篇:2016年岩土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