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6-12-29 00:00:00李猛 危机管理

  摘要:高校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使高校危机事件的应对研究愈显迫切。本文在介绍学校危机、学校危机管理含义的基础上,探讨学校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学校危机管理的策略,从建立健全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准备、危机处理、危机后的恢复等方面,构建起高效、完备的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以此促进学校危机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危机学校危机学校危机管理

  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加速了高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我国高校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危机事件出现了新的特点,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如云南大学马加爵连环杀人事件,北大、清华食堂爆炸事件等。

  一、校园危机的涵义、类型和特点

  1.校园危机的涵义:通常指发生在校园内未曾预料的、突发的,足以对学校整体或者重大部分构成严重消极影响的事件。通常包括严重伤害或者死亡、集体骚乱、恐慌等。

  2.校园危机的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第二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包括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第三类是卫生性灾害事件,包括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等;第四类是群体性聚集事件,包括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等;第五类是校园伤害事件,包括师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第六类是公关危机事故,包括因各类事故、丑闻、传媒报道引发的损害学校信誉、形象的危机。

  3.校园危机的特点:一是突然性。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已制定和完善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稍有疏忽,某个偶然的原因就能使校园危机事件迅速发生。二是破坏性。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事件,都必然会给学校的财产、声誉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甚至可能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三是敏感性。作为开放性的文化组织,高校拥有大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他们关注社会动态,一旦某一社会矛盾被激化,大学生就有可能立即响应,并迅速扩展,难以控制,并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目前校园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意识淡薄

  学校普遍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处理,其实,危机管理应包括危机前的预防危机阶段、危机后的学习与创新阶段,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应该是在危机潜伏期预防和解决危机。学校现有教育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中极少讨论校园安全和危机方面的问题,在学校文化中缺乏危机管理的元素。学生与教师相比,更缺乏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二)预警体系不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不健全

  危机预警体统由信息预测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等组成,是为了在危机来临时尽早地发现问题而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现行的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的松散组织,基本的处理模式是危机出现时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校办或者学生处。但是这种临时成立的工作小组在工作内容上和人员构成上不具有延续性,危机处理后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够有效保留和存储。

  (三)学校危机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不畅通

  目前,学校没有建立及时、准确、全面、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信息难以实现互通和共享。当危机来临之时,学校和政府通常是持有“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和“捂、瞒、盖”的观念,从自身利益出发封锁消息、回避媒体,结果流言小道消息满天飞,学生胡乱猜测甚至采取冲动行为,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危机情况的恶化,加大危机处理的难度。

  三、美国、日本学校危机管理经验借鉴

  2003年制定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认为,危机管理包括3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危机的缓解与预防。这主要包括对大学校园的环境审查和安全设施的加强;对相关学生的监控与心理干预;校园警察实时监控和反应等。第二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准备,包括危机预案的制定以及具体的环境与物资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对危机的反应。包括成立一个紧急反应命令中心;证实并评估危机级别;报告危机;指定控制区域,理性接待媒体并指定媒体报道专用场所等。

  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与此同时,45%的学校已建立了防范监视系统,有的学校还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给每个学生配备了可以随时显示学生所在位置的联络装置。

  四、校园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危机的预防

  危机一般都历经三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很多危机的发生,事先是有征兆的,在危机管理的早期,对环境的分析和判断很重要。

  1.在人的方面。要注重师生员工生命意识的教育,树立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增强自我安全、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注重培养师生的危机意识、危机处置能力和应对能力;要注重结合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人文关怀之中。

  2.在环境方面。引进专业管理的模式,设立专业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职责,形成有序的管理机制体制。如设立各类规范化的交通指示标志,齐备与维护交通管理设施,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及专业化管理道路基础设施等;又如高度关注并有效管理校园人群聚集、人流众多或潜藏危机的重点区域。

  3.在制度方面。制度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制定、实施等各个环节,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公平和完善,更需要在程序上的公平、透明和完善,以此避免因制度本身不合理或是在实施环节上的不完善所引发的危机。

  (二)危机的处理

  1.危机早期的紧急施救与控制。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第一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最迅捷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控制危机的发展和蔓延;采取隔绝措施,孤立危机,封闭现场。

  2.危机发展中期的控制与处置。一方面,评估危机的性质和类型、危机影响的范围,掌握事件发生的全貌,估计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提供可供选择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通盘考虑与判定轻重缓急及相应对策,并在不同方案中权衡利弊进行优选确认,并迅速地投入实施。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第一时间介入,对事件进行调查。出现危机事件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应第一时间介入,了解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收集关于危机事件的综合信息,并形成基本的调查情况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分工协作,实施方案。有关部门制定出对策后,要积极组织力量,实施既定的消除危机事件影响的活动方案,这是危机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危机管理相关文章:

1.学校危机的管理

2.危机管理是什么

3.团队中的危机管理

4.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5.2016年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6.危机管理十大禁忌

7.2016年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8.危机管理的要素

9.组建危机管理团队的方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危机管理]相关推荐

[危机管理]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企业正确处理危机事件的方式 下一篇: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