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00:00:00小静 少儿美术
幼儿美术教育指的是对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行培养、训练他们的基本绘画技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充分体验快乐的一个过程。下面是小编精选的指导幼儿绘画的方法与感受,欢迎参考!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画画的,通过绘画活动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那么,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协助幼儿达到自己画画的目的、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增强和心智的健康发展,这是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 幼儿绘画指导活动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不敢轻易下笔、不会画、不敢画。
2、绘画时胡乱图画或注意力不集中。
3、作品大同小异,创作发挥中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成人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不科学的绘画指导常常会扼杀孩子们的绘画兴趣。主要体现在:
1、教育价值与目标定位上忽略艺术本体能力的培养,重技能技巧的学习。
2、教育方法运用上忽略幼儿内在的体验,常常把“指导”变“主导”。
3、教育评价的不科学扼杀了幼儿绘画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人式评价标准的干预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指南》的颁布和学习引领广大教师重新对艺术活动的认识,它将艺术领域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这正是它所要传达的一种价值理念,改变绘画活动重技能技巧训练、轻感受表现的绘画现状,强调了幼儿对绘画的“情感态度”,目标中的三个用了“喜欢”这个词,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绘画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改“教幼儿如何画画”这种观念为“教幼儿喜欢画画”。在实践教学当中,我认为把握以下一些指导策略会使绘画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尊重幼儿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值得反思的是:每个年龄段幼儿都有他们一定的特点,如你教小班画泡泡时一定要圆圆的,画栅栏时直线必须直直的,那是不可能的。以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来看,1—4岁的幼儿处于涂鸦期,他们从无控制的乱线涂鸦到有控制的命名涂鸦;3—6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开始用线条和简单图形的组合来表征自己所感知过的事物,这时受限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幼儿画的画是非常不像的;而5—7岁进入写实性早期,所画的的画开始有点像了。学前期的这三个阶段在年龄上的重叠,表明了幼儿发展速度的差异性,切忌对幼儿绘画水平上的“拔苗助长”,只有我们理解了幼儿绘画能力的表现特点,我们就能宽容地对待幼儿的任何一个表现性行为。
2、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欣赏
《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给出这样几条原则:“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解读《指南》精神,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感受与表现”,而不再重“技能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如动物、植物、风、雨、雷、电等,人造物如车辆、建筑物、服装等,利用他们的新奇发现,进行联想性的解释;欣赏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时,利用作品提供的特有情景空间,对幼儿进行想象的提问,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意识地带幼儿到大自然去体验,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交往,可以让幼儿参与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这样他们会多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这些都是幼儿绘画的素材。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幼儿自主的感知、想象与感受。我们知道,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是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来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的,教育正是要利用好幼儿这一天性,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来达成教学目标会事半功陪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要求画一幅意愿画,有的人能够立即挥笔成就,而有的人却抓耳饶腮,什么也画不出来,这与他的感知经验和头脑中的表象丰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幼儿来说,首先是感受和欣赏美,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感知真实事物,并由此积累起丰富的感知经验,才有助于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
幼儿对绘画活动有着潜在的兴趣,需要教师去诱发、引导、培养和保护,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包括:
1、信任。在承认幼儿具有创作潜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能进行绘画创作的活动;
2、减少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3、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象不受阻碍。
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一日生活环境,让幼儿置身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经常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图片、画、挂历等内容有情趣,符合幼儿审美趣味,采用欣赏、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如花草、小石头、贝壳、小动物等,鼓励幼儿收集自己认为没的东西来布置自己的活动场所。还可以展示各种有感情色彩的艺术作品,如民间手工艺品、儿童画、雕塑、建筑和绘画的图片。在美术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绘画材料供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并进行创作。
四、改革评价方法,尊重、理解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我们应对幼儿的每一件独立创作的作品都给予肯定和鼓励,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不用“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是要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即要让幼儿积级参与绘画活动,个个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具体地,可以从其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地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位幼儿,尽可能找出其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如:在创作过程的评价上,可以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以及绘画活动的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创作结果的评价上,重点放在作品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否有童心童趣上。只要发现幼儿在上述各方面有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值得欣赏和鼓励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欲望。过多的指责和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只会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失去自信,更甚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幼儿绘画不应仅拘泥于某一种绘画形式,而是选择多样化的绘画形式,如铅笔画、水彩画、油画棒画、中国画、吹画、手指画等,这样自然而然的扩大了幼儿通过绘画进行自我表达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绘画的热情和积极性,体验不同绘画形式所带来得不同乐趣。作为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共同做好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更理想的创造环境,使儿童的创造激情能得到更顺利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解放思想,认识到“绘画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尊重幼儿大胆、无拘束的想象与创造,培养幼儿绘画兴趣。老师在绘画教育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发展,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塑造。通过绘画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再育幼儿新花!
绘画是艺术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多以模仿画为主,注意训练临摹画,却忽视了绘画是幼儿认知、情感与体验的表达。由于过于程式化,幼儿画出来的画往往千篇一律,培养出的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教学评价也往往以画得像与不像为标准。长期一位模仿,制约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是幼儿绘画教学的一大缺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突出了幼儿绘画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成人强制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自由,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克服封闭、框架式教学的教育缺失,使绘画教学能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幼儿成长为会思考、有创意、充满自信、勇于表达的自然儿童,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尤为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幼儿遇到困惑、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偱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幼儿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给予启迪,促进其进行在创新。
1 树立正确的绘画观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内在动机。
133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