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 00:00:00肖兰 民间舞
秧歌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东北秧歌一向以热情火爆与幽默风趣而著称,今天的东北秧歌更是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的动律,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艮、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如提压韵:正步位,双手叉腰。腰部为轴,身体一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动律,重拍在下;划圆韵:正步位,双手叉腰。腰部为轴,左右两肩交替由1点向后面8字立圆,胯保持不动,重拍在下。(此动作在东北秧歌中即常用的“稳相”动律.);前后韵:正步位,双手叉腰。头有节奏、干净、利索地向斜上方甩头,要求有停顿,眼神先到。同时,压脚跟随动。(前后韵也称向阳式,表示迎着太阳)。
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艮、俏特点。如快屈快直: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韧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音乐重拍重心向下,双膝快直。
3、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所以,在进行压脚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抬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拍上,要有艮劲,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二、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具有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与习俗,东北秧歌行成了稳中带艮,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身上的动律;“艮”表现在踢步的“出急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用力过程,这一过程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地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在这三种变化中,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由此可见,踢步不仅表现了“艮”,同时也表现了“浪”。“浪”使人联想起弧线。东北秧歌的重心移动其实就是一个小弧线,做前踢步重心移动是下弧线;做后踢步与侧踢步,重心移动的感觉是上弧线。把这些弧线连贯起来,就是“浪”的弧线型动感了。而音乐的特殊性又使舞蹈动作突出“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鼓点,则激发出泼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稳中艮”得以更充分的表现。花样繁多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地刻画出女性性格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出手花”的抛接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秧歌的核心动作“扭”,有扭腰之意,即扭在腰眼上,扭,最能反映出东北人的奔放、欢快、乐观、豁达、浪俏、幽默的性格。扭之稳,是指流动的稳,即流动中的动作突然静止,它不是绝对的静止,应是这一动作的延续和下一动作的起式;是流动中的动作的戛然停顿,它应是这一动态中的情感延续和下一动态的情感转换。至于稳也是应踩在稳上。艮、俏、幽、稳、美的韵律风格及脚快、落脚稳、膝盖关节屈伸、富有弹性等,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有的风格及动作特点。如在手巾花的训练中,为强化和烘托出东北秧歌火爆热烈的艺术气质,在基本动态恒定的前提下,加强手巾花的技巧训练,从而扩大这一道具的使用范围,拓展了缘物寄情的手段,增强了表现力。
另外,东北秧歌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变迁直接影响的。由于历史时期不同,秧歌的表演内容、形式和伴奏音乐也有所区别。因此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其表演形式来表现不同的内容,在不失去原有风格和艺术魅力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7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