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7-04-18 00:00:00陈平 论坛峰会

  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不偏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心无旁骛抓工作,脚踏实地干事业。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2017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如下:

  一、过去五年和2016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九龙坡区发展历程中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总任务,全面实施八大功能板块发展战略,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顺利完成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90亿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亿元,分别为2011年的1.3倍、1.8倍、2.3倍、1.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万元、1.7万元,为2011年的1.6倍、1.7倍。高新区“三次创业”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占全区比重达39%、较2011年提升7.6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转型发展取得实效。全区产业框架由传统产业主导向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稳健转变,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16个工业“园中园”,布局五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20栋重点楼宇,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产业成长为经济增长新支柱,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2︰47.9︰50.9调整为1.0︰44.0︰55.0。立足“双跨区”功能定位,引导产业、要素有序调整和转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88.4%提高到92%,建成区面积增加22.9平方公里,九龙西城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超过30%。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重构了新常态下具有九龙坡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方式。

  ——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创新格局全面拉开,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被市委、市政府赋予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窗口重任。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建成投用,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8件、是全市的2.3倍,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数量均居全市第一,5家企业获市长质量管理奖、居全市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重点改革纵深推进,高新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和八大功能板块开发建设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一批部门、镇街、国企、学校完成管理体制调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园区、镇街下放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29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场主体总量达14.2万户、居全市第一。“营改增”等财税体制和PPP等投融资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村级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全面完成。开放支撑更加有力,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成功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1+6+5”投促体系高效运行,累计签约项目661个、协议投资总额2530亿元,累计进出口总额达123.3亿美元。

  ——城乡风貌焕然一新。空间格局更加优化,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城乡规划全覆盖控规整合。通道建设全面发力,累计投入583亿元,建成成渝客专、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二期等重点项目86个,新增城市道路228公里,城市规划道路建成率达47.3%。都市品质更加彰显,华润万象城、九龙滨江项目引领主城新时尚,华岩新城、盘龙新城打造宜居新标杆。累计改造城镇棚户区78万平方米、城中村118万平方米、危旧房11万平方米,惠及5万余名群众。山水城区更加秀美,“美丽乡村”三大片区景致初显,“都市休闲谷”品牌进一步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1.7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增加98天,湖库整治全面完成,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

  ——民生实事扎实推进。累计民生投入253亿元,滚动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全覆盖等重点民生实事92件,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1:1缩小为1.9:1。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扶贫帮困精准有力,累计发放低保金和各类救助金4.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48.1万人次。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新建、改扩建学校38所,新增学位3.8万个,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2.2倍,区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九龙楹联陈列馆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人均文体设施面积达2.4平方米,累计获得市级以上文艺奖项131个、竞技赛事金牌500余枚。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明显增强。提升政务管理服务效能,清理、减少审批事项217项,区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升级,无纸化协同办公平台和会议系统全面推行,政府专家咨询顾问团作用充分发挥。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保持在96.5%以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率100%。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区相关要求,按期完成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增收节支6.2亿元,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立案查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违纪案件90件103人。

  青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对口帮扶、应急管理、档案、统计、民防、消防、科普、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地方志编撰等173项工作获国家级荣誉。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指引下,提质八大功能板块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稳健向好。统筹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推动供给升级。工业经济稳中趋优,中显智能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产,赛力盟电机技改等24个重点技改项目顺利实施,西南铝高端铝材等新产品实现量产。服务经济优质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楼宇经济招商推介会,税收过亿元楼宇达8栋;新型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0%,重点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增长30%,旅游收入增长14.7%,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0%。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优化投资结构,社会投资占比达57.3%,123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建成投用。促进消费升级,12个重点商业商务项目建成开业,新增商业商务面积153万平方米,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050亿元、增长16%。努力提高发展效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累计消化库存商品房3.8万套、300万平方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10亿元以上,“助保贷”等撬动银行资金7.3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3.6亿元;强化政府债务管控,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额度32.6亿元,融资成本降低4个百分点。

  (二)聚精会神抓建设,功能板块竞相发力。坚持错位发展与联动发展相统一,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更趋优化。杨家坪商圈板块形象品质双提升,商圈二环西北段建成通车,中迪广场、华润·万象城二期项目加快建设,黄桷坪钢琴博物馆完成扩容,建川抗战博物馆顺利落户,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石桥铺高技术服务板块城市建设、产业创新同步发力,江厦·星光汇完成主体建设,四通都城等20余家高技术服务企业签约入驻,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30%。九龙半岛高端商务板块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京渝国际文创园盛大开园,黄桷坪艺术街建成开街,五洲世纪文化创意中心启动建设,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0%。彩云湖休闲宜居板块着力靓形象优产业,彩云湖公园提档升级,皇庭珠宝城建成开业,植恩药业等9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新增商业商务面积60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 %。华岩新城板块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九中路拓宽改造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华岩风景区风貌提升,华岩国际酒店用品城、美华星都建成开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高新区西区板块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引进哈迪斯科技等项目45个,鑫隆科技等19个项目投产达产,国家质检中心基地投入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6%。陶家板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引进隆鑫低速电动车及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1个,雅讯电源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5%。西彭板块提速特色“园中园”建设,博澳特智能终端及SMT等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创仕隆“1+9”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

  (三)自主创新添动能,创新生态焕发活力。加快资源要素聚集,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服务平台加快打造。全国首个石墨烯产业专利数据库建成投用,清研理工创谷建成营运。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创新资源供给主体达5530家,完成技术及服务交易额累计51.7亿元,科技服务云平台建成投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庆高创机器人研究院等4个高端研发平台建成投用,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市级高层次人才5人,5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5%。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科技金融产品助企融资4亿元,发放“渝新券”1800万元。新增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总量达17家。设立5000万元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建成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6个、市级众创空间11个。

  (四)突出重点抓改革,发展潜能持续释放。深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实施规划,13项重点改革专项和46项重要改革任务大力推进。狠抓经济领域改革。落实全面“营改增”税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实施民安公园等PPP项目5个。全面推进财政项目绩效预算,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加强区属国有企业经营、考核、薪酬管理。深化行政领域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窗口即办率提升至63.2%;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6万余户。完善社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整合社保经办机构,推进全民参保登记。

  (五)纵深拓展促开放,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全面融入全国全市开放发展格局,区域开放层级不断提升。开放平台加快建设。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申请设立进口肉类保税仓,西彭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建成营运,高新区获批市级服务贸易特色园区。招商引资量质并举。成功引进太古食品集团区域总部、佳都新太西部结算中心,新签约项目达2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占85%,实际利用内资520亿元、外资5.78亿美元。经贸合作全面加强。新设立外资企业20家,新增境外投资企业8家,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跨境电商实现交易额1.2亿美元,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3亿美元。

  (六)注重内涵强功能,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突出特色内涵,城市空间形态和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对外通道提速建设。华岩隧道、中梁山隧道扩容双向贯通,轨道5号线及环线、渝黔客运线、重庆西站建设进展顺利,九永高速启动建设。内部路网日益完善。谢家湾立交改造等3个项目建成通车,渝州路改造等7个项目启动实施,打通“断头路”24条。规划建设有力实施。编制专业专项规划16项、村规划75项,查处整改违法用地740亩,消除违法建筑121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房屋征收81万平方米、集体土地征收8200亩。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23亿元,销售55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成功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智慧化城市网格管理全面推广。新建人行天桥3座、排水管网50.5公里、公共停车位2100个,改造城市供水一户一表1万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70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3天,启动实施跳蹬河综合整治和梁滩河防洪排涝整治,白含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新建绿道7公里、公园6个。

  (七)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障民生投入,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20元。实施“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帮困,在全市率先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杨家坪中学彩云湖校区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区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获评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项目开工建设,金凤镇卫生院建成投用,家庭医生签约居民5.7万户,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3419万元,全面两孩政策稳妥实施。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九龙沉香博物馆等项目建成运营,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亚太地区选拔赛永久落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获评全国优秀。成功承办2016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等重大赛事活动7个,组织参加市五运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社会治理不断加强。顺利完成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建成标准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0个,群工系统办理群众诉求2.9万件,满意率达98.9%。排查整治安全隐患9270个,渝州路街道成功创建国际安全社区。上级交办疑难信访案件化解率85.7%,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91%。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情指联动”、民意监测等警务机制,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6.8%,破案、打击数分别上升29.3%、9.5%,“渝安1号”专项行动战果排名全市第二,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历程极不平凡,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不偏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心无旁骛抓工作,脚踏实地干事业。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积极应对新常态下各种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咬定战略目标不放松,坚持功能板块战略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必须强化实干担当不懈怠,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必须恪守为民宗旨不忘本,高度重视民心民意,充分凝聚民智民力,切实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与汗水,也满载着成功和喜悦。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注关怀,得益于区委的统揽全局、定向导航和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高新区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各级各部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使命担当,更是全区人民奋发图强、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和中央、市级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九龙坡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新旧动力转换步伐还不够快,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艰巨。二是创新核心竞争力不足,人才活力、成果转化活跃度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欠账,城市功能尚需完善,城市格局、特色、品质离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风貌展示区的要求还有差距。四是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均衡,促就业、助增收、保稳定压力依然较大。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少数干部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匹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个别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仍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下更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看,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仍然保持着潜力足、韧性好、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从全市层面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赋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开放平台,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深化拓展,国家中心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从我区自身层面看,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八大功能板块发展战略的接续推进凝聚了更强发展合力、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部创新中心窗口、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汇集大量创新资源要素,铁路、轨道、桥隧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拓宽了对外开放通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增长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对于这些有利因素和条件,我们要因势利导、科学把握,善加利用、倍加珍惜。

  根据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未来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围绕“高新九龙坡、美丽山水城”总愿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总战略,深化拓展八大功能板块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形成新体系,追求业态美,城市彰显高品质、塑造新形象,追求形态美,群众生活达到高水平、满足新期盼,追求生活美,打造全域高新的创新之城、全球链接的开放之城、全新魅力的人文之城、全景如画的美丽之城、全民共享的幸福之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是:围绕“五年领先、十年领跑”工作目标,在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310亿元、880亿元、115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3︰1。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66%。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占全区比重提升至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引擎”动力更加强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创新中心窗口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任务全面完成。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建成全市乃至西部地区的创新创业策源地。大力引进海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加大对有基础、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先行先试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资源共享化、文化大众化的创新创业生态,提速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突出科技创新对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铝加工、摩托车、汽车、农业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放量增效,现代金融、咨询服务、产品设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发展,基本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到2021年,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2%,着力在全域高新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论坛峰会]相关推荐

[论坛峰会]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7“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 下一篇:2017杭州跨境电商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