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04-13 00:00:00陈平 论坛峰会

  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大同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如下:

  一、过去五年和2016年重点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探索转型新路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五年来,我们专注发展、主动作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大关,达到1025.3亿元,年均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12.8亿元,实现五年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9亿元,年均增长11.3%。

  五年来,我们聚焦产业、调转结合,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设施农业突破27万亩,规模养殖场达到920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6家,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顺利跻身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区。煤电等传统产业先进产能稳步提升。光电、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20万千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成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现代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规模扩大。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世界养生大会、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旅游总收入达到363.3亿元,年均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由5.3∶50.7∶44调整为5.8∶36.5∶57.7,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致力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步伐加快,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成效明显。创新元素不断增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8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良好。全力对接京津冀,主动融入环渤海,积极参与乌大张,区域战略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大张、大西高铁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货运类)、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国家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五年来,我们注重统筹、建管并重,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五规合一持续推进,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定型。古城墙合拢,护城河贯通,明堂遗址公园对外开放,代王府主体工程完工。博物馆、行政中心投入使用。大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2%。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标本兼治、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新增城市绿化面积976.5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190.9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严格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8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止降回升,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68万亩,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大同蓝”已经成为响亮的金字招牌。

  五年来,我们尊崇民意、尽心竭力,人民福祉持续提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14.4亿元,全力发展民生事业。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12个,减贫人口18万人。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市居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化迈出重要步伐,教育事业协调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分级诊疗制度付诸实施,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两个全覆盖。解决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工保障性住房28.7万套、建成21.4万套,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858.5万平方米、完成627.8万平方米,城乡住房条件发生根本变化。民生实事有诺必践,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履职尽责、提高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学习教育,牢固确立四个意识,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坚持践行八项规定,严格遵守约法三章,坚决保持清正廉洁。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9件、政协委员提案1214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345政府服务热线快捷畅通,13710政府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领域逐步延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趋于完善。连续两年打响打胜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为主旨的冬季行动,成为我们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重要创举和有效载体。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变化卓著,有目共睹,来之不易;反观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同心同力,直面挑战,积极有为,千方百计稳增长,围绕转型促改革,全力以赴谋发展,克服困难保民生,赢得了十三五较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L”型经济突变,奋力实现经济运行止跌趋稳。面对二季度工业经济断崖式下跌的严峻态势,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积极帮扶企业轻装上阵、扩大产销、降低成本、挖潜增效。非煤工业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和建筑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增大。GDP增长1%,实现了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全年转负为正。

  过去的一年,我们落实了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化解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折不扣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压减煤炭产量2976万吨,占全省任务的五分之一,占全国任务的八分之一。争取政策性贷款140亿元用于棚改货币化安置,深度消化商品房库存。争取置换债券资金化解政府债务,减少财政负担3亿元。争取直供电交易37.1亿千瓦时,惠及企业20多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63亿元。启动开发区、国企国资、同煤三供一业、旅游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重点改革。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责任,力度空前补短板,159个村有序退出、4.9万人脱贫。大力处置债务拖欠、社会保障、房屋权属等一大批复杂遗留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理民生实事12件。

  过去的一年,我们狠抓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倾力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续建城市道路60.5公里,新建改造供热管网257公里、供水管网104公里、供气管网126公里,北环桥、武定东桥、清远南北桥建成通车。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全国最大的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一期100万千瓦项目并网发电,全球首个10万千瓦熊猫光伏电站奠基开工,100万千瓦高效单晶光伏组件领跑项目签约;同煤塔山二期2×66万千瓦机组、山柴煤层气发电机组研发项目试运行,国电湖东2×100万千瓦项目取得路条;晋商联盟古城东北隅开发项目落地,万达广场主体完工,大同—太原旅游专列开通运营,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开园迎客,古都灯会开创了大同文化旅游冬令时。

  过去的一年,我们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力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273元和8217元,分别增长6.1%和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8.9亿元,增速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既实现了保基本、保运转、保支出,又支持了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城镇新增就业4.2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1%,比全国低0.9个百分点。实施教育、卫生等多项重要工程,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启动御河、十里河等流域生态治理重大项目,坚持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四管齐下,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4天。其他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部完成。有效化解各类信访案件。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开展百日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

  过去的一年,我们提振了干部队伍精气神,强力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积极参加“读党书、论责任、抓落实”干部专题培训,全市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广大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幅提升,干事创业热情日益高涨,一个中心、三个大同发展目标和136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为发展的最强音。全市上下内联外引,谋划布局了总投资690亿元的双环行动项目、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16字项目,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转型所需,更是合力所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项目、这股热潮、这种精气神,必将催生大同全面振兴的春天。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也饱含着历任政府班子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担当情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同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同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困难和问题,经济层面,一煤独大、一企独大的矛盾没有根本改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确保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还需持续努力。社会层面,社会管理的理念、制度、方式亟待创新,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民生层面,各级财政保障能力有限,民生改善速度和水平短期内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一些领域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不快,距离全面小康还需加倍努力。政府工作层面,政府职能转变有待不断深化,懒政怠政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是大同落实发展新理念、找准发展新方位、开启发展新征程的五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抢抓三个倒逼的历史机遇,忠诚担当,迎难而上,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

  根据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议在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今后五年大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改革、开放、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推动四个转型:

  ——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动城市转型。立足区位优势,抢抓中央全面加快城镇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机遇,格局做大,布局做优,产业做强,声誉做响,着力打造晋北城市群和晋冀蒙金三角的龙头城市。一是向全方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转变。巩固以煤炭为主的货运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持续推进客运、货运全功能通道建设。大张、大西、大乌高铁建成通车组成大动脉,公路提标升级联成全网络,航线拓展延伸形成强辐射,轻轨通联城市四方构建新框架,基本形成畅通发达的立体式交通格局。同步加快输电、输气等国家重大能源输送通道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二是向生产要素集聚城市转变。冲破资源型城市束缚,树立全新资源观,推动全要素快速成长。土地梯次储备,供应机制灵活;金融体系拓展,筹集渠道多元;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广泛;人才规模使用,构成发展中坚;管理科学有效,企业类聚集群,基本形成要素集成、流转集中、利用集约的发展洼地。三是向现代商贸城市转变。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产业,大力建设新基地新设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华阳国际陆港、晋北国际物流园等综合体建成运营,主要工业品、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健全,实体销售与互联网经济互促共赢,灵敏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机制基本形成,建成国家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城市。四是向全域旅游城市转变。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尽快实现景点景区旅游城市华丽转身,着力打造以大同都市为核心,以县区为支撑,以特色城镇、历史古镇、传统村落为补充,建设古都风情魅力独具、新区时代风尚凸显、县区地域特色浓郁、村镇历史记忆真切的全域文化旅游城市。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北岳恒山力争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胜地,火山群、古长城、北魏皇陵三大新景点初具规模,浑源、灵丘、大同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游、商务游、乡村游以及运动娱乐、养生养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全面创新,旅游市场发育成熟,基本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堪称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围绕建设富裕大同,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坚持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改革推动、县区联动,着力打造转型升级项目群,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保持中高速。一是发展重点由煤炭支柱型向多元支撑型转变。以优化升级能源产业、着力培育替代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为路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能源产业方面,煤炭产业主攻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地方煤矿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力争火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光电、风电装机85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150万千瓦。替代产业方面,以轨道交通、煤机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航空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以煤炭下游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以石墨、玄武岩、花岗岩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渐成规模。新兴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培育,以康养、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经济朝着低碳、绿色、循环方向稳健迈进。非煤工业占工业比重稳定在5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20%。二是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双创”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顺利实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科技创新基地和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高地基本建成。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智库发挥积极作用,迈上集约创新发展之路。三是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落实GDP“三要三不要”要求,资源消耗型、粗放增长型经济逐步萎缩,重工业特征逐步淡化,产业科技层次逐步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主要经济版块,绿色门槛把得住,生态红线守得紧,增长速度稳中求快,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努力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成功转型的“大同样本”。

  ——围绕建设美丽大同,加快推动生态转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涵养绿色气质,提升生态颜值,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态绿色共享的美丽形象。一是推进生产方式清洁化。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吃干榨尽,变废为宝。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和节能改造,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二是推进国土增绿全域化。全民绿化总动员,全市绿化强攻坚,增创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森林覆盖率达到2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三是推进环境治理系统化。坚持点面结合、市县一体、综合施治,依法保护水生态,全面加强土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让群众生活得清清爽爽,让良好生态成为推动发展最硬的软实力。

  ——围绕建设幸福大同,加快推动社会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上,兜住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关注重点民生,打造幸福民生,努力实现:一是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入园难问题彻底解决,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不低于70%;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作如期完成;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流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明显提升;职教体系基本健全,产教融合度和地方经济相关性不断增强。二是劳有所得向劳有应得转变。加大支持双创力度,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构筑新形势下劳动就业主渠道;落实政策、广开门路,为高校毕业生和广大就业人员开发新岗位;加强援助、托底帮扶,确保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三是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生命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医院专业水准和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医改红利普惠人民群众。四是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养老保险体系全覆盖,养老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加速发展,尊老敬老氛围日益浓厚,社会养老服务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五是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危房改造、采煤沉陷区搬迁治理基本完成,城乡居住环境和管理服务不断改善。群众诉求表达、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机制趋于完善,帮扶济困常态化,社会救助亲情化,全面实现“困有所助”。凡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都要办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新一届政府肩负重任、担当作为的起跑之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完成省定任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稳定经济增长。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把控缓中趋稳,力促稳中向好,争取好中求快。

  着力壮大实体经济。把推动现有工业增长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方面,精心组织,强化服务,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加快提升煤炭先进产能。着力培育新材料、磁动力、航空制造等中高端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新型化多元化。积极争取省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增小升规企业11户。力争全市工业增长上半年转负为正,全年增长不低于3%。狠抓建筑业增量,征收房屋3万套,收储土地1万亩,适度扩大商品房建设规模,保持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拉动建材、物流等相关产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以上。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突出主业,重心下沉,服务实体经济。注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家信心,充分发挥他们在稳增长中的主力军作用。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推动各县区发挥比较优势,尽快形成一至两个主导产业或发展方向,做大县域经济体量。左云侧重开发区发展、煤化工基地建设。浑源侧重景区开发、黄芪加工。灵丘侧重有机农业、红色旅游。广灵侧重杂粮加工、特色菌业。大同县侧重园区开发、黄花产业。天镇侧重功能农业、品牌劳务。阳高侧重康养产业、规模养殖。城区侧重古城开发、现代服务。矿区侧重产城融合、配套服务。南郊侧重综合能源、加工贸易、现代物流。新荣侧重新型材料、特色种养。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事业等领域,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出资入股、股权收购、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合作共赢。发挥在同社会名流、名企业家的人脉资源,吸引优秀企业家来同创业。力争民营经济占比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论坛峰会]相关推荐

[论坛峰会]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7年定南县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