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莱芜市莱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7-04-13 00:00:00陈平 论坛峰会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新开局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2017年莱芜市莱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如下: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其关键、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认识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亿元,年均增长10.1%;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年均增长15.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32亿元,比2011年增加6.96亿元,年均增长9.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062元和17323元,年均分别增长9.3%和1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更加协调,由2011年的10:53.2:36.8调整为8.1:46.6:45.3。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4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2亿元、利税3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5%和7.2%;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6%,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实施重点项目74个,完成投资105亿元,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被列为省重点服务业项目,万邦食品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6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年均增长8.3%。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8家、家庭农场19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32个。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珅诺基生物医药、朗润医疗、阿尔普尔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我区,累计引进建设项目33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05个,形成固定资产627亿元,莱芜电厂百万机组、汇金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217个项目竣工投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221件,年均增长10%,全区160家重点企业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5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累计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4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62名,总量是2011年的40多倍。标准引领成效显著,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5个、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49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11个、名牌产品16个。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区新发展私营企业5965家、个体工商户22261家,年均分别增长18.7%和21%。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北部新城完成投资85.6亿元,实施龙马河公园、新城职业中专、德和园、尚书苑等城市建设项目106项,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主城区完成投资80亿元,新建居民楼210万平方米,2万城市居民搬入新居;23个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投资70.2亿元,新修和改造莱城大道、长勺路南延等重点道路327公里,完成大汶河、汇河治理等水利工程302项,实现了镇镇通天然气,村村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网络。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深入开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土地例行督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汶河南片区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取缔“土小”企业239家,关停砂石矿山企业15家,整改违法用地213宗1832亩,拆除违章建筑3.9万平方米,淘汰黄标车3795辆,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大幅改善,蓝天白云天数达到192天以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1%。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展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公务用车改革成效明显,预算制度、“营改增”等财税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整合成立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形成了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注册登记。创新投融资体制,成立嬴城建设开发公司,设立威海商业银行莱城科技支行,扎实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试点工作,14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加快融入济莱协作,千佛山医院莱芜院区动工建设,协和学院和光正教育集团成功落地,山东大学在莱城设立莱芜技术转移中心,与省高端院、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历下区等4个县市区20家中小学校组成了教育发展联盟,创新创业要素和省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正逐步向莱城延伸覆盖。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奔速电梯等一批企业走出国门,抢占国外市场,2016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4亿元,年均增长7%。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五年来,全区累计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9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05元;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480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3400元,受益群众20.8万人次。精准扶贫扎实有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977万元,完成脱贫任务12292人,10个重点贫困村达到“五通十有”标准。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累计投入12.5亿元,实施校舍安全、校舍标准化、全面改薄工程,全力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完成120处学校、337个项目、43.2万平方米的改扩建任务,实现校车村村通、农村中小学取暖全覆盖。创新推行“参保农民在镇卫生院200元包住院”制度,覆盖人口30万人、受益群众1.68万人次、减少群众支出近3000万元。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平安莱城”建设不断深化,应急管理全面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深入开展,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普法依法治理和依法治区全面实施,信访稳定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富有成效。统计、供销、粮食、煤炭、物价、史志、档案、旅游、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管理、爱国卫生、残疾人和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及全省科学发展试点区、省级文明区、双拥模范区、服务业先进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知识产权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持续推进,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规则》、《重大事项报告》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程序,建立了区镇村法律顾问全覆盖体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64件、政协委员提案416件。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四清单一平台”、限时办结、“绿色通道”等制度,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强化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3项,行政审批承诺时限由187个工作日压减到37个工作日。作风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全面规范公务接待、公务卡结算等制度,“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办好区长公开电话和政府在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受理办结群众来电12421个、网上来信11650件。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规范区直部门人事财务管理机制,依法实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惩治腐败和源头防腐力度,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砥砺奋进、阔步前行的五年,是转换发展动能、积蓄发展优势的五年,是持续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最多的五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积极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敢于担当、敢闯敢试的胆识和气魄,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展示了新常态下的新作为。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代表积极支持、带头努力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团结一致、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引领发展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关心帮助莱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作风建设有待继续加强,行政效能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奋力争先跨越、建设生态莱城的关键时期。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我们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一定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奋力开创莱城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发展、聚智创新、聚力民生,着力打造产业优质高效、城镇共建共享、环境优美怡人、人文包容和谐的生态莱城,确保提前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力争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均实现翻番增长,综合实力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到“四个着力”:

  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生态产业。坚持高端引领、质效导向,构建汶河、汇河两大产业带,隆起新城和主城两大产业高地,加快“五园两基地”建设,着力培育“4+3”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质的提升。

  着力打造共建共享的生态城镇。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力建设北部新城,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促进城乡融合互动,提高承载服务功能,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城镇。

  着力打造优美怡人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让莱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着力打造包容和谐的生态人文。坚持把人文优势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三、2017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新开局要有新气象,要有新作为。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路子;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这一根本,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条心,齐心干事业,合力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一核心,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培育新动能,增强新活力,推动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坚持转型升级,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优存量扩增量,推进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两城两带”总体战略布局,理清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振兴提升,集聚发展要素,促进联动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城和主城两大产业高地。加快汇河产业带建设,以口镇为核心,着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支持羊里、苗山、和庄加强产业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加快汶河产业带建设,以主城区和南部旅游片区为重点,引导凤城、高庄、牛泉立足各自产业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优势集群,逐步形成南北协调、东西均衡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建立“科技特派员”和“金融特派员”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深化重点企业困难“摸排消”活动,关心、尊重和服务现有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膨胀规模,做大做强。年内,新发展私营企业150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7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着重提高企业家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开拓能力,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搭建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股权融资、发行债券、产业基金等模式,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快企业挂牌上市步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年内新增挂牌企业4家、总数达到18家。

  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突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业态,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确保全区服务业投资增长15%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抓好凤城电商物流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年内建成100个村级服务站,培育发展电商特色镇1个、特色村2个。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全区物流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启动莲花山片区综合开发,做好规划设计、生态保护,积极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年内完成旅游大道建设,创建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积极推进长鹿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引进和建设,加大对长勺之战、城子县等历史文化遗址和青石关、南文字村等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着力打响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品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引导苗山、牛泉、高庄等镇(街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积极培育休闲采摘、观光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过程可追溯制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年内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规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泰丰、东兴源、万邦等龙头企业,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5家。

  (二)强化项目支撑,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扭住不放、持续发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积聚后劲。

  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强化招商力量,调整充实区级、部门和镇(街道)招商人员,实行保证金制度,夯实招商责任。实施精准招商,依托我区骨干企业、优势产品,瞄准国内外关联度高的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扩大交流,跟踪对接、精准发力。突出产业招商,聘请产业招商顾问,围绕“4+3”产业体系,建立完善招商信息库、项目库,全力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形成固定资产8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责任制,实行一月一调度、两月一过堂、一季一评议、半年一观摩,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推动更多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见效。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强化对投资强度、技术水平、税收贡献、节能环保等综合评价,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年内,确保新开工大项目70个以上,竣工投产70个以上。

  全面加强园区建设。加快以口镇医药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凤城电子信息及电商物流产业园、高庄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园和口镇新能源产业基地、高教文化产业基地为重点的“五园两基地”建设,加快构筑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同时,抓好羊里钢铁精深加工、高庄节水灌溉、牛泉阳光精密铸造、和庄线缆线材、苗山特钢等传统产业园区的巩固提升,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规划环评编制,完善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年内入园项目占新开工项目的90%以上。

  (三)深化改革开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空间、增创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四个清单”,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提高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继续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等改革事项,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深入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质押融资,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农田水利管理机制等涉农改革,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论坛峰会]相关推荐

[论坛峰会]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2017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