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缺陷

2017-01-02 00:00:00嘉辉 基础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传统行业到信息、生物、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的素质还是有待提升,yjbys小编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民营(私营)企业在中国发展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二元经济混成),从七十年代末中国就有第一代个体私人经济,他们是计划经济时代被弱势化和边缘化的特殊的人群,他们只是小打小闹,主要目标是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使他们过得相对来说比较好。所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者素质低。到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肯定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国又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此时一部分国企的先知先觉者和有识之士,凭借一技之长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也纷纷加入创业的大军,他们抓住这一良好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时企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管理者素质也比较高。例如:联想集团 华为通讯等。 不过也有一部分企业出现了危机甚至倒闭,这些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缺陷成了他们不能跨越的障碍。

  一 管理者人情管理

  处在“人情中国”的环境中,管理者在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工作,都会被人情所干扰和误导,大到企业决策,小到日常管理。有人统计中小型企业有74.5%的企业主作决策时,会把自己的对外关系网(人情网)作为营销决策重要的一个因素;会把自己的对内关系网(人情网)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如餐饮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这一现象就显得特别严重。企业也是通过人情的方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比如说:获得大量的订单、企业初期向心力强、管理成本低、融资方便快捷等。人情管理是一部分企业管理者非常喜欢的一种管理模式。但人情管理是一面双刃剑,在创业初期往往可以做到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或到一定的规模时就暴露出许多问题,使一部分企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奄奄一息。人情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1 软化制度 企业制度在人情面前往往是形同虚设,不管是企业基本的作息制度、采购和销售制度。都会有人情在软化制度,使人情和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呈现双轨制,孰重孰轻,就得当事人掂量掂量,这对企业是非常不利的。制度&人情,是人在社会上决定行为的两大基本要素,按高低层次划分:在中国,人情在下层面,制度在上层面。人情可以颠覆制度,制度是建立在飘浮不定人情之上,人情是除制度外社会运行的另一种重要的“游戏”规则。在发达西方国家,制度在下层面,人情在上层面。人情很难颠覆制度,制度是一个社会最为坚实的基础,人人需遵守,人人需照章办事。 2 利益分配矛盾在企业利益分配中,由于各种人情关系,往往分配制度不能书面化、深度化,这就为以后的利益分配纠纷,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我们常常说:“亲兄弟,明算帐”。但大部分却是,是兄弟就不能明算帐;明算帐的就不是兄弟。这样才够感情(交情)。也使利益分配不能书面化和深度化,就算闹得薄对公堂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法官也难以裁决。有一定规模企业,现在的问题不是分配原则的问题,而是分配深度化和意外分配补救措施。有很多企业大的利益分配原则是有的,但不精细。更没有意外分配补救措施,这就是企业发展中一大隐患。 3 决策干扰 人情企业的决策,会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主要干扰为1 信息来源有误 因为过度依赖于人情,所以一切信息来源都来自朋友和客户,这些信息是有误,或许说这些信息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 2 人情左右决策 有人统计中小型企业有74.5%的企业主作决策时,会把自己的对外关系网(人情网)作为营销决策的重要的一个因素;会把自己的对内关系网(人情网)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对企业决策者这些看起来比较好关系网(人情网),或许是一种错觉,或许非常短暂。但决策是长期的,以瞬息万变关系网(人情网)作为决策的主要根据,是有非常大的风险。

  人情,即人与人之间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感情交往,本来是很美好的东西;如果不把它置于一定管理制度约束下,就变成了破坏整个社会、组织秩序的帮凶。

  二 管理者的学习能力

  如今信息时代,各种技术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从一般的传统企业到高科技企业,不但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变化对企业管理者有全新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和中国教育体制问题,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业主)受文化教育程度不够高,这就对目前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提出挑战。有一些研究机构已明确指出:就现在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的管理水平很难与国际企业的管理水平相比较,有较大的差距。当然竞争的结果就不言而喻。有差距就得学习,各大高校的MBA、总裁学习班、职业经理人培训就孕育而生,如火如荼开办着。生源也非常的广,涵盖几乎所有行业。企业管理者们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改变了思维,加强了管理。使企业竞争力地到质的提高。但就中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依然是靠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凭借过人的胆量和广泛的人际关系,顽强生存着。他们基本上不参加任何方式的培训和学习,也不会静下心来完完整整的读一本管理书籍,更不会把一些典型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他们效仿着家族企业和老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难怪有人说中国企业(民营)寿命(3~5)年,而且是一大就死、一大就乱、一大就触法的一大必死的规律。这就是企业管理者们放弃了学习、不愿学习、不肯学习的原因使然。

  三 法律意识淡漠

  中国是由政治为纲转为以经济为主的国家,在这个变革时期,法律是滞后于社会同步发展的,法律的不完善和概念的模糊,促使一部分人利用法律的空子大发其财,而逍遥法外。于是就有一大部分人效仿之,个个也赚得盆满钵满。是否间中国是无法律的,什么有法必依、有法必究,纯属一个摆设,社会上扬起一股蔑视法律和轻视法律的风气。社会上流行“有钱可使鬼推磨”、“钱可以减刑、可以免法律制裁”。等各种说法,久而久之人们心目中法律意识淡漠、不知什么是犯罪、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更是一概不知。如今的中国社会正向一个法制社会过渡,执法越来越严,法律也越来越完善。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是法律意识淡漠,代价就是你和你的企业随时有可能被司法机关查办。例如:曾名噪一时中国首富牟其中——骗取银行的贷款被捕,红极一时的刘小庆——税案风波。

  四 急躁贪大心态

  曾经有一位外国学者说过:中国的经济是一群“疯子”的经济。为什么说是一群疯子的经济?因为中国企业的扩张是不理智、盲目的。管理者的心态是急躁的贪大的,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偏高,有的企业负债率高达300%,正是这些高负债率的企业一遇到风吹草动(宏观经济政策改变)就步履艰难、甚至关门倒闭。例如前段时间零售业“普马事件”。贪大本无过错,因为企业必须发展,必须得壮大,但得遵循一定市场和管理的客观规律,一味的追求高发展、高增长、那是要出大问题的,主要表现为1 企业变大后,而缺乏相应的高素质管理人才。2企业在变大过程中,企业的负债率太高,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经济负担。3 冒进 一些企业有一定成绩后,就盲目进入一些并不熟悉的行业,结果新行业不赚钱还赔上了自己赚钱的老行业。

  五 投机心理

  企业的投机心理主要表现:1严重缺乏创新机制,主贩要靠仿制和剽窃。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只有很少的产品是中国企业自己开发的,大部分企业靠仿制和剽窃,不是中国没有高素质研发人才,也不是国家不重视,而是广大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原创对企业的重要性,没有原创科技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如中国的DVD产品出口到欧盟得向人家上交专利费,而失去竞争力。销售市场在国内的企业也不重视原创,他们获得技术的手段是不道德,通过高薪挖人,盗窃技术等不阳光的手段。例如:中国变频器制造企业两企业成都佳灵与希望森兰为不正当手段获得人才和技术闹得沸沸扬扬。2 企业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无疑是为制假、贩假的企业提供市场。这一现象在一些(OEM)厂商尤为突出,为了在价格竞争中占明显优势,选择零配件厂商时,往往不会选择正规厂家的,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就只好选择一些质量较差或者制假企业,无疑是饮鸠止渴。3恶意拖欠和不归还银行提供的贷款中国老百姓的意识形态有这样的想法,认为银行的钱是可以不用还的或能拖就拖。银行的钱无疑是天上掉下的一块馅饼。久而久之失去信用,当需要银行的贷款时,却拿不到贷款,影响企业发展。 4 二元经济社会,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国有资产是最高效的。有人说:现在瓜分国有资产是最后一顿丰盛的晚宴。也有人说: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经济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的现象,但国家不能熟视无睹大量的国有资产被私人占有,因为这对社会安定有极坏的影响,整个社会也不会容忍。

[基础素质]相关推荐

[基础素质]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 下一篇:大一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