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1 00:00:00肖兰 民族舞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对民间舞训练具有建设性的补充作用,而民间舞对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具有渗透性的启发作用。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特点,也有舞种的审美分野。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国舞的技术技巧对民族舞的作用 ,欢迎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中国舞技术技巧对民间舞的作用
(一)跳跃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弹跳部分的训练在中国舞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根据跳跃训练这一人体运动形式本身的共同规律以及中国舞的特殊性,我们在安排训练时,要与其他种类跳跃训练有所不同,而且在训练的能力、规格、空中的爆发力以及舞姿的造型等方面,也要有中国舞特定的风格特点。在跳跃的训练中我们采用了地面的舞姿动作,有目的地把符合跳跃的特性,有助于跳跃技术发展的身法动律与跳跃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跳跃的空中动势感、跳跃自身的舞蹈表现力和空中舞姿瞬间的停留感,将丰富多彩的舞姿变化及身法韵律运用于跳跃之中。
(二)旋转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舞蹈的旋转是指人体自身为轴进行各种旋转的运动,它是由舞姿动力和垂直重心轴所构成的。舞蹈的旋转是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旋转在中国舞训练中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它既能作为独立表现形式存在,又能在身法韵律和技巧动作中起到巧妙的连接作用,它的语言丰富,极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更是中国舞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旋转部分可以说几乎每个民族舞蹈的技巧中都有运用。各民族技巧都是在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平转、小转等旋转部分而延伸的。加上各民族的姿态后,以原本中国舞旋转为元素,进而发展为本民族的舞姿转。
(三)翻腾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翻身是中国舞所特有的民族性技巧,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由始至终贯穿着上身拧、倾、仰、俯、和旁提的形态进行,具有中国整体文化融会贯通、和谐统一的民族审美特征。在民族技巧中它与身韵结合一体,赋予技术技巧生动的韵律感、形象感、突出了以灵巧活泼、急速连贯、舒展流畅为主要性格特点。技术性强,难度大,变化多样,种类多。
二、中国舞身韵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民间舞学生除了要掌握好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外,还要具备在中国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特殊表现手段――身韵。“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舞的艺术灵魂所在,同时它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必有的艺术元素。
(一)形于其中,规范掌握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不同民族和时代都有着对形或美的不同要求。例如:藏族的基本体态为坐胯、弓腰、曲背等,都要经过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的中段训练;朝鲜族以含、垂、稳、柔为主要动律特征或形态特征,也要基于中国舞基本功的上身训练;傣族舞蹈的三道弯特征,也需要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将学生的肩、背、腰部训练的非常有弹性。
(二)神于其中,仔细观察
神韵是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舞蹈等,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只有把握住了“神”,“形”才有了生命力。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是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各民族都赋予各民族舞蹈不同的情境与神态,中国舞身韵的神对于民间舞民族神态的训练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藏族人们淳朴、热情的性格,来源于其本民族的地域关系,也造就了一批勤劳而朴实的人们。藏舞翩翩而起时,其神态应是沉稳而刚毅的,或是欢快而轻巧的;东北秧歌随着其哏、俏、幽、稳、美的韵律特点,也随之表现出泼辣、活泼或是“稳相”中的稳中浪,浪中哏的神态。
(三)劲于其中,画龙点睛
在看舞蹈演员表演时,往往都会听到有人评论说:“动作完成很好,但劲头不对。”中国舞中的音乐节奏大不相同,更多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民族民间舞的节奏也不是平均的,也是在中国舞中的轻重、强弱、缓急、长短、顿挫、附点等对比关系的形成下而创造的。中国舞的训练,对于民间舞学生较好地掌握剧目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维族的三步一踢的节奏就是附点的转化;东北秧歌的众多动作都是中国舞身韵“劲”训练中的强弱、缓急等的对比。“劲”的训练无疑给民间舞表演画龙点睛,向更高水平的表演更进一步。
由此可见,中国舞身韵部分对于民间舞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使得学生得心应手的掌握好民族民间舞表演的各个细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我们希望学生们在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本身的风格、特征、韵律、神态之前,很好地掌握中国舞技术技巧、基本功训练以及身韵部分的形、神、劲、律。只有如此,民族民间舞才真正地达到理想的表演境界,同时,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也在民间舞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4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