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7-03-31 00:00:00嘉辉 动力培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努力做自主创新的“领头羊”。

  一、自主创新是国有企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有企业发展既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也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谋求更大发展,就必须走出国门,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竞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其产业的全球布局,国有企业要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谋求新优势,唯有坚定不移地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掌握引领新常态的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是突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必然选择。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主要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快速弥补一些发展短板,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在较短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现在看来,引进的技术中有一些属于发达国家淘汰的二三流技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如果仍靠单纯引进技术推动发展,不仅很难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赶超,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实践证明,高端核心技术靠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为此,党中央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国有企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走在自主创新的前列。

  自主创新是国有企业从大到强的重要支撑。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状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拥有雄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技术装备、一流的技术管理水平。同时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的变革,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正在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生产模式正在由大批量集中式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正在进行重大调整。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跨国公司都在竭力抢占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的战略制高点。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都由技术创新直接推动。在全球竞争中,国有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新机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努力抢夺技术创新的先机。

  自主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面上表现为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本质上体现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国有企业要适应新常态下出现的竞争新特点,加快从依靠投资驱动为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为主。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正是依靠自主创新,相继取得了高铁、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深海筑港等一大批创新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到,凡是坚持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市场相对保持稳定,有些甚至出现了逆势上扬;反之,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困难重重,度日如年。国有企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须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

  二、国有企业要勇担自主创新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中国交建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集团,之所以能顶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快发展,我们最深切的体会,就是一定要坚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倾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实现传统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发展。自主创新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国有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让一线技术人员静下心来搞创新。为把自主创新落到实处,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新机制。特别是对科技领军人才和关键骨干人才实施股票增值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行重奖,同时设立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全方位鼓励技术创新。公司重视人才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心无旁骛搞创新。近年来,中国交建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例如,围绕港口建设研发出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围绕苏通大桥建设研发出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针对青藏公路建设研发出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成套技术等。2005年至今,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依靠自主创新,中国交建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摆脱了跟在别人后面跑的被动局面,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建立持续稳定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中国交建在不断加大自主科技投入的同时,建立起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集团资金为支持、二级企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及集团总部科技投入的杠杆效应。同时,集团将科技投入作为考核二级企业一把手年度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并按一定比例作为企业考核的利润计算,保障了科技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交建的科技总投入达到231亿元。自主创新为中国交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交建营业收入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在世界500强的排名由210位上升至165位。目前,中国交建在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排在第5位,在全球最大150家设计企业中排名第11位,连续10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连续三个中央企业考核任期获“创新企业奖”。

  善于借助产学研融合发展之力。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人才团队是基础,但也要借助外部科研力量,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各种技术相互融合影响,从中孕育一系列的新技术。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协同优化配置各类外部创新资源,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工程化,有效实现了科技创新的产业化。例如,在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立项中,我们联合行业内28家科研、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247名科技人员,开展了长达8年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新成果在国内近年大型深水港洋山港、大连港、天津港等港口建设中全面应用,累计节省建设投资和新增营业额350多亿元,实现了各方创新主体的共赢发展。

  三、国有企业要始终把自主创新抓在手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国有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面对全球竞争,国有企业要实现“凤凰涅槃”,就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深入持久地加以推进。国有企业最大的责任担当,就是坚持创新发展,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迎头赶上,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抢占技术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更要把自主创新时刻抓在手上,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五商中交”,力争成为全球知名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工与港口机械制造集成商,以具备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由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构成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着力打造开展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创新活动基地,力争在基础性、前瞻性、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多出成果,实现“弯道超车”。

  实行多重人才激励,着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规模大、科技人力投入增长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人力投入强度不高,科技人才队伍质量不高,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仍是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突出瓶颈。我们要紧紧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创新平台,以创新投入为牵引,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创新团队和拔尖人才,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探索完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快形成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制度。

  加强科技创新协调,重视借助“外脑”谋创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是中国交建自主创新实践的重要经验。目前,中国交建与国内外30多家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建立了开放式技术创新联盟。我们要继续拓展开放式创新联盟的合作空间,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通过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针对一些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科研资源的共用共享,降低自主创新成本,努力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结合集团业务整合,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加强集团和所属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协同性,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互联网+”构建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管理模式创新为重点,推动各项管理运营活动提质增效。要积极推动企业制度变革,不断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更好地促进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有效结合,提高企业创新活力和效率。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要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为目标,建立并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有效开展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试验和产业化推广,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动力培训]相关推荐

[动力培训]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文化建设企业发展的动力 下一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