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制作如此真实带来的深思

2016-10-13 00:00:00临风 动画设计

  无论是文化还是商业上,迪士尼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公司都喊出了要做“中国版迪士尼”的口号。当然,有发展目标固然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入了解迪士尼是如何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在小编看来,这一切的开始,都是来源于迪士尼对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动画改编。

迪士尼动画

  以改编为主的经典动画长片

  从1937年迪士尼发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迪士尼动画工作室迄今为止一共创作了57部动画长片,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其列表如下:

  纵观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出品的动画长片,最大的特点在于绝大部分的来源是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包含了《格林童话》、《鹅妈妈的故事》这类童话经典,也拥有《第101只斑点狗》、《救难小英雄》这类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当然,像《一千零一夜》、《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木兰辞》这类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曾经被迪士尼改编成了动画长片。

  而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在于,几乎所有的改编作品都深深地印上了迪士尼的烙印,最终都变成了迪士尼自己的IP。现在如果我们再向社会大众提及《白雪公主》、《匹诺曹》这些经典作品,脑海里出现的一定会是迪士尼出品的那些经典动画形象。

  可以说,这些IP已经与迪士尼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并且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中植下了深深的烙印,真正做到了IP的全年龄化。

  将经典全年龄化

  所谓全年龄,就是这部作品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能观赏,并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内容。

  比如《灰姑娘》这个最早出现于1697年,早已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故事,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新鲜的,但是对于早已熟知这个故事的成年人来说,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新意才是最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迪士尼在动画中加入了大量诸如音乐剧这类当时主流的娱乐形式,将这些原本针对儿童的童话故事变为了更受大众欢迎的流行娱乐。灰姑娘在动画中“一言不合就唱歌”、“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故事表现手法,正是这些成年人们所需要的。

  但是迪士尼也并不是仅仅把眼光放在儿童作品上。1994年,迪士尼经典动画作品《狮子王》上映,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最终斩获了9.87亿美元的票房。同样是为了全年龄化,迪士尼将这个悲剧故事作了大幅度改编,加入了大量的喜剧以及音乐剧的元素,将古老而又严肃的故事通过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形象从新包装,以迎合较低年龄段观众的观影需求。

  无论是童话还是文学巨作,迪士尼都在极力把这些内容改造成面向全年龄的动画作品。比如在原著中,小美人鱼最后杀死了王子,睡美人其实曾与腐尸共眠,风中奇缘的女主宝嘉康蒂曾经被绑架、强奸及谋杀……这些黑暗负面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在迪士尼的作品中。

  对于迪士尼而言,只有真正做到大众喜欢,才是构建迪士尼童话世界的基础。而对于观众而言,经过迪士尼的改编,这些原本存在于故事书中的童话故事似乎也变得真实存在了。

  “真实”的迪士尼动画

  公主与王子、童话、音乐剧被很多人认为是迪士尼动画特色,其实从技术层面看,迪士尼动画最大的特点在于“真实”。

  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橡皮管动画”曾是美国动画的主流。所谓橡皮管动画,就是如同早期的《大力水手》那样,动画角色并没有骨架关节的设定,浑身上下都可以随意地拉伸扭曲,用失真的手法表达动画表达的情感。

  但是,迪士尼更青睐真实可信的动作,认为一切的表演都必须基于真实可信的动作之上,从而让观众认为眼前看到的东西是一种可信的、有生命的活物。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动画表达真实的执着,迪士尼在长期的技术积累过程中,逐渐区别开了主宰一时的“橡皮管动画”,或是华纳喜爱的“残影动画”,并提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动画十二黄金法则”,从而在美国动画行业内独树一帜。

  所以,当《白雪公主》于1937年问世的时候,我们在大荧幕上看到了一个真实、美丽的白雪公主,无论是神态、舞蹈动作,还是她那美妙犹如天籁般的歌声,最终征服了当时的美国观众。最终,这部美国历史上的首部彩色动画长片,以850万美元(相当于今日的十几亿美元)的票房获得了全世界市场的认可。

  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迪士尼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动画表现力的执着探索,成功改编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从《白雪公主》时期的手绘动画,到《美女与野兽》的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再到《魔法奇缘》的全面3DCG化,迪士尼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动画表现力。

  无论是对原作内容改编的“全年龄化”,还是从动画制作角度上的“真实化”,迪士尼在内容上真正做到了改编过程中的“去原作化”。并通过自己的全新阐述,将那些原本已经存在的古老故事讲出了新意,从而彻底成为了迪士尼的童话故事。

  最重要的是,在细腻流畅的动画外表下,迪士尼用完整的故事、真实的表演,成功塑造了这些童话角色的“自我人格”。要知道,内容的改编只是一种表相的手段,如何塑造角色的人格才是深层的核心,而迪士尼对“真实”的追求,也成功塑造了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

  然而,仅仅只是在内容上的改编,也只能让观众对这些老故事有着全新的体验。比如改编自经典芭蕾舞剧,由米高梅公司推出的动画《猫和老鼠:胡桃夹子的传奇》,梦工厂改编自同名小说的3DCG动画《怪物史莱克》,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原作的内容,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但是,这些改编并没有让这些公司如同迪士尼那样,变成真实童话、幻想世界的代名词。除了在内容的大幅改编之外,迪士尼还将这些内容进一步地实体化,在真实的世界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动画设计]相关推荐

[动画设计]相关栏目推荐
查看更多
上一篇:Flash与AE制作动画的区别 下一篇:解读2016年动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